入另一烧杯,这少量水与另一烧杯又达到一个热平衡,温度已改变,再用温度计测量时,测出的是这个热平衡状态的温度,而不是待测水的温度了.题中C项读数小宁找得对,但是小宁在D选项中要把温度计取出来读数就不对了,当把温度计取出时,在空气中它与空气间存在温度差,有热交换会失去原来的热平衡,示数变化.
答案 ABC
10.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的温度
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
解析 要测量冰下水的温度,必须使温度计与冰下的水达到热平衡时,再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可隔着冰又没法直接读数,把温度计取出来,显示的又不是原热平衡状态下的温度,所以A的做法不正确,C的做法正确,D的做法不正确,B的做法也失去了原来的热平衡,水瓶提出后,再用温度计测,这时,周围空气也参与了热交换,测出的温度不再是冰下水
5
的温度了.
答案 C
11.某同学自定一种新温标P,他将冰点与沸点之间等分为200份,且将冰点的温度定为50 P,该同学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为150 P,则该温度用摄氏温度表示时应为( )
A.30 ℃ B.40 ℃ C.50 ℃ D.60 ℃
100
解析 每格表示的摄氏度为 ℃=0.5 ℃,比冰点高出的温度为(150
200-50)×0.5 ℃=50 ℃,故C选项正确.
答案 C
12.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横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为斥力曲线,cd为引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 m B.ab为引力曲线,cd为斥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 m C.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e点的横坐标,则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D.若两个分子间距离越来越大,则分子力越来越小
6
12.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某一状态变化过程中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如图象所示,则描述压强p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pp
解析 设T=C(C>0),则=C,p=C(t+273),可知C对,A、B、
t+273D错.
答案 C
13.下图①表示某金属丝的电阻R随摄氏温度t变化的情况.把这段
7
金属丝与电池、电流表串联起来如图②,用这段金属丝做温度探头,把电流表的电流刻度改为相应的温度刻度,于是就得到一个最简单的电阻温度计.请判断:如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都是不变的,电流表上代表t1、t2的两点,哪个应该标在电流比较大的刻度上?
E
解析 根据焦耳定律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可知:电流通过导
R+r体,电阻发热,电阻温度升高,电阻阻值增大,电流变小,故t1应标在电流较大的刻度上.
答案 t1
14.一支玻璃管一端与一个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当气温变化时,玻璃泡中气体压强会随着变化,从而使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发生变化.根据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就可测出相应的温度.如图所示,说明“伽利略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解析 “伽利略温度计”应用的是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温度高时气体膨胀,细管内的液面就下降,温度低时,气体体积减小,细管内的液面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