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首词的内容和主题都是很适宜用诗来表达的,东坡却以词代诗,这分明是别有用心的文体选择。当然,这也说明东坡在任何环境中都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诗也好,词也好,只是他倾吐心声的不同文学样式而已。
东坡在黄州一住五年,但他始终是朝野注目的人物。元丰六年(1083)四月,曾巩逝世。恰巧东坡这年春天害了红眼病,已有一个多月闭门不出,于是人们纷纷相传东坡与曾巩同日而死。消息传到汴京,神宗向正在身边的蒲宗孟打听,蒲说外面是有这个传说,但不知真假。正要吃饭的神宗放下饭碗,连声叹息说:“人才难得,人才难得!”后来得知消息不确,神宗便有起用东坡之意。次年正月,神宗亲书手札:“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才实难,不忍终弃。”并下诏改授东坡汝州团练副使,也就是让东坡“量移”得离汴京近一些,这是将要起用东坡的一个信号。三月初,东坡接到朝廷的告命,这意味他要离开居住五年的黄州了。消息传开,人们纷纷为东坡饯行,前来求字求画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东坡一一应承,忙得不亦乐乎。借住了四年的临皋亭和借种的荒地当然要归还给官府,东坡自己建造的雪堂则留给好学的潘大临、大观兄弟居住。东坡又委托潘丙照看乳母任采莲的坟墓,让那位慈祥的老人安宁地长眠于此。四月上旬的一天,东坡率领全家离开黄州前往武昌。他们在茫茫夜色中渡过长江,突然,从江北的黄州城传来了隐隐的鼓角之声,这声响夹杂在澎湃的江涛声中,显得格外悲壮,但在东坡耳中,这熟悉的鼓角声是多么亲切!黄州,这座早被东坡认作第二故乡的小山城,它在东坡的人生历程中是多么重要的一座里程碑啊!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3期-2008年第6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