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从夏季到冬季的进程中,日出时刻逐日推迟,如果以连续两个日出之间的时间间隔作为日单位,则在这个阶段上一天的时间逐日加长;相反,从冬季到夏季的进程中,日出时刻逐日提前,则在这个阶段上一天的时间逐日变短。这样,日单位的大小总在变化,不稳定。而作为标准的时间单位,应提供尽可能准确和均匀的时间才好,因此以日出为一日的开始不可取。
以日落作为一日的开始呢?道理是一样的,只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进程中,日落时刻逐日提前,因而一天的时间逐日变短;从冬季到夏季的进程中,日落时刻逐日推迟,则一天的时间逐日加长。同样不宜取为一日的开始。
但是,日出到日落的中点(即正午)或日落到日出的中点(即子夜)却是稳定的。
可以简单地设想一下,在夏季到冬季进程中,以日出为日起始造成的日加长会被日出到正午的缩短所均衡;在冬季到夏季进程中,以日出为起始造成的日变短会被日出到正午的加长所均衡。所以取一日的开始在正午,就把一天的时间长短稳定下来了。同样,子夜时刻也是稳定的,所以连续两个子夜之间的时间长表达的一日也是稳定的。
于是,从单位时间?日?稳定的角度看,一日的开始既可以取正午,也可以取于子夜。习惯上人们采用子夜开始新的一天,把黑夜分割在两个日子里。这种纪日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33、?星期?是什么?
答:在时间的计量中,还有一个单位叫做?星期?。以7日为1星期的
13
计量方式,源于朔望月的天象观察。
人们发现,每个朔望月中,每隔7天或8天,所看见的月亮的状态(成为月相)都有明显的不同:初一看不见月亮,称月相为朔,然后是月芽儿慢慢加宽,到初八、初九,就能看见半个月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月,到十五、十六月相变为望,再到二十二、二十三,月面又减小到半个圆,这时的月相叫做下弦月,又经7天多,月相再现朔。这样经过7天多再现的不同的月相,也是那样具有显著的规律性和重现性,所以早在公元前20世纪,古巴比伦人就把一个朔望月用1、7、14、21划分为4个部分,每部分差不多都是7天,这实际上是星期的雏型。中国也早在周代初年,就把一个朔望月分成4个等分,每等分是7天或8天。大家都分别地、不约而同地观察到了月相的这种重现性。
但是,从字面意义上看来,?月相?和?星期?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的相通之处。这还得从给星期的每一天命名说起。
第一次给7天中的每一天以专门名称的巴比伦人,他们以当时所能看到的主要天体来命名它们。给人们影响最大的太阳作为一个星期中第1天的代星,其实是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和土星作为第2、3、4、5、6、7天的代星。只是到了这个时候,才出现今天所说的?星期?。所谓星期,顾名思义,指的是星星来到的日期。就是说,知道了某一天的代星,便可知道它是哪一天。比如明天是土星日,即明天是一个星期中的第7天,再下一天则是太阳日。
在东方,星期又叫做?曜日?。曜,就是照耀的意思,日月五星普照天下。现代的日本、朝鲜还完整地保留着七曜名称,他们把星期日到星期六
14
依次叫做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和土曜日。
在英国,星期中每一天的名称没有完全因袭巴比伦人的方法,而是用他们自己信奉的神来命名:第1天星期日是太阳神日,成为Sunday或Sunanday;第2天星期一是月亮神日,称为Monday或Monanday;星期二不是火星日,而变成法神日,称为Tuesday或Tiwesday;星期三不是水星日,而用主神命名,称为Wednesday;星期四以战神朱庇特命名,称为Thursday;星期五以北欧神话中掌管文化、艺术的最高之神奥汀(Odin)的妻子爱神弗莱格(Frigg)命名,叫做Friday;星期六以罗马农神Saturn命名,并由罗马文音译得到英文名中的Saturday。
星期中的第1天是星期日。早期的基督教徒认为,世界是上帝在7天之内创造的。耶稣在星期日复活。因此他们赋予星期日以特殊的意义。规定在这一天举行礼拜仪式,并把它列于星期之首,称为?主日?。
星期日法令最早出现在公元321年康士坦丁大帝发布的一个公告里,该公告宣布:地方执行官、市民和工匠可以在?可尊敬的太阳日?停止劳动、得到休息。于是,星期日作为休息日就这样延续下来了。
从以上过程看出,早期时间单位的选取,不一定是单纯经验的写照,它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还可能与宗教混合在一起。时间量的研究自然是科学的研究,然而早期科学同宗教、技术等不无关联。
34、什么是?滴水计时??
答:?滴水计时?是古代时间计量的方式之一。古人没有钟表,他们对时间的感知全凭直觉,看太阳出来了就下地干活,太阳快要落山就回家休息。后来,人们觉得这样只凭直觉判断时间不方便,要是碰到天阴时下雨
15
不出太阳,那就无法判断时间了。于是人们就发明了一种?滴水计时法?,就是用一只水桶装满水,让水从一个小孔滴出,每滴完一桶水就是一个时辰。在晚上,过一个时辰就有专人到街上报时,这个人叫更夫,过一个时辰更夫就到街上敲一下更,过两个时辰更夫就到街上敲两下更,一个晚上有五更,第五更就是快天亮了。
35、?斤斤计较?出自哪里?
答:?斤斤计较?成语出自《诗经〃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这是一首赞扬武王和成康之治的诗,意思是?从成康时代起,拥有天下占四方,英明善察好眼光?,这里的?斤斤?形容明察。虽然这个成语后来被引申为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但无论从原始释义还是计量角度看,?斤斤计较?无疑都是有其正面含义,强调做事要严谨、细致。
36、刘宝瑞先生相声《切糕诗》中度量衡制是什么?
答:刘宝瑞先生在相声《切糕诗》用过一首定场诗?一块切糕四两,两块切糕半斤,三块切糕十二两,四块切糕整一斤?。这里度量衡制指一斤等于16两。
37、为人当讲?度量衡?的意思是什么?
人活世上,也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简言之,为人当讲?度量衡?。度,就是尺度,要把握好分寸;量,就是雅量,要有宽广的胸怀;衡,就是平衡,要善于处理复杂问题。行为有尺度,做事讲分寸,为人当讲?度?,把握事物临界点。这里所说的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最大限度。在这个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突破这个界限,事物的质就会发生变化。?真理只要向前一步,哪怕是一小步,就会成为谬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