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安谷水电站鱼类栖息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实践
作者:芮建良等
来源:《环境影响评价》2015年第03期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杭州310014) 摘要:
安谷水电站所在区域地处大渡河、青衣江、岷江的三江交汇口,为典型高原河口湿地,具有生物多样性丰富、人为干扰频繁、生态环境脆弱等生态特征。针对区域生态系统特点,在系统分析生境条件受损情况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改善水文条件、提高水系连通性、改造生境组成与结构、修建鱼坡、鱼道等方式进行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 关键词:
栖息地;产卵场;水文分析;鱼道;生态系统 DOI: 10.14068/j.ceia.2015.03.005
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444(2015)03-0018-04
河流生境作为河流生物赖以生存、繁衍的空间和环境,维系着生物食物链及能量流,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河流的生境特征与生物多样性是紧密相关的。河流生境的质量影响河流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河流生境的变化是河流生物群落改变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与此同时,在河流生态系统长期的演替过程中,河流生物群落对于水域生境条件不断进行调整和适应,河流生物群落对河流生境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在中观尺度上,深潭和浅滩是山地河流中最常见的地貌类型,由于具有不同的地貌形态、水力特征和冲淤变化规律,两类生境中河流生物的丰富度、组成和多度表现出较大差异。在微观尺度上,水深、流速、坡降、水生植物丰富度、有机碎屑、底质等微生境因素对河流水生生物群落都有一定影响。Bovee和Gore研究指出,种群多样性与流速多样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对底栖动物来说,河床底质的颗粒大小、组成、表面粗糙度、颗粒间隙等因素对群落多样性影响极其显著。
安谷水电站是大渡河水电开发的最后一个梯级,工程建设在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对区域生态系统尤其是鱼类栖息生境造成显著影响。安谷水电站的主要生态问题是由于人为调控导致湿地水文情势发生改变,以及电站建成后部分河网区成为库区。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优化区域河网结构,营造适宜的生境条件来恢复鱼类栖息环境,是安谷水电站生态保护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