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文学、文化常识与诗歌鉴赏
第五讲、文学、文化常识与诗歌鉴赏
第一、 文学和文化常识; 一、 说明:
1、测试目的:对中外文学文化的了解,人的人文素质
? 文学题多于文化题。中国作家多于外国作家。中国古代作家多于现代作家。 ? 测试重要的作家作品。 ? 测试人的记忆。知识面。
? 题型:选择题:选“非、错误”为主 填空题:比较简单 4、备考策略:系统整理。加强训练。 一、 文化常识(P141-154附录) 地理:
古代名称 六合 八荒 解释 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八: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荒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九州 山东 江南 江左 江表 中原 五岳 建业、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大梁、汴州、东京 开封 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指崤山以东。 泛指长江以南。 即长江以东。 长江以外,指江南。 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南京 姑苏 维扬 临安 四海 山水阴阳 京畿 苏州 扬州 杭州 指天下、全国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礼仪习俗
类型 年龄称谓 名称 襁褓: 孩提: 总角: 豆蔻年华 及笄:ji 冠、加冠、弱冠: 而立: 不惑 :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 花甲、平头甲子: 古稀: 耋: 耄: 期颐: 谦辞和敬辞 窃: 敢: 蒙: 请: 枉驾: 惠赐: 解释 婴儿。 2~3岁的儿童。 幼年儿童。 13岁女子。 15岁女子。 20岁男子。 30岁。 40岁。 50岁。 60岁 70岁 70~80岁。 80~90岁 100岁 私下、私自。 冒犯、冒昧地。 承蒙。 请允许我、请让我。 有劳大驾。 指对方给以了好处。 历法
分类 纪年 方法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 例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四时 纪日 纪时 (2)干支纪年法 (3)年号纪年法 (4)年号干支兼用 四季 春夏秋冬 一季三个月顺次称孟、仲,季, 用干支 \朔\,初一: \望\十五, \既望\十六。 \晦\, 三十 一昼夜分十二时辰, 用十二地支称呼,每时辰两小时。 每夜分五更9鼓)每更两小时。 鸡鸣:早上三、四点, 日出:旦、晨、朝, 黄昏,人定:晚上9-11时。 (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 (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如孟春(一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 科举职官
1、乡试每三年各省 2、会试 每三年京城 1、殿试 皇上主考 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录取者称为\进士\, 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练习:P139-24/25/26/27
24. 下面是对不同年龄的代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立 ②花甲 ③耄耋 ④始龀 ⑤弱冠 ⑥古稀 ⑦知命 ⑧不惑 A.④ ① ⑤ ⑦ ⑧ ② ③ ⑥ B.④ ⑦ ① ⑧ ② ⑤ ③ ⑥ C.④ ⑦ ⑤ ② ⑧ ① ⑥ ③ D.④ ⑤ ① ⑧ ⑦ ② ⑥ ③ 答案:D
25.下列加点的地名和现在的称谓对应,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①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③维扬帅下逐客令 ④临安春雨初霁 ⑤李小二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
A. 杭州 江阴 扬州 镇江 洛阳 B.南京 苏州 扬州 江阴 开封 C. 南京 苏州 扬州 杭州 开封 D.杭州 苏州 扬州 镇江 洛阳 答案:C
2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记时法中,“朔、望、既望、晦”分别指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十六和三十。 B.“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的“总角”指的是古代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指代成年。 C.《孔雀东南飞》中“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的“初七”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七。 D.《过秦论》中的“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六合”指东西南北四方,实指“天下”。 答案:A
2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对人的称谓时常先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如“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B.古代自称时则常用谦词,帝王则自称“孤”“寡人”,如“寡人之于国也”;而一般人则自称“愚”“仆”等,如“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报任安书》)。
C.古代若对他人不敬时常用贱称,如“小子”“竖子”“某”等,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D.古代在称谓前加“先”表示对逝者的尊称,如“妪,先大母婢也”(《项脊轩志》);在称谓前加“从”则表示叔伯关系,如《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游序》。 答案: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