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评课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1 10:35: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评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首先很感谢从蓓老师给我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下面就这节课来谈谈本人的一点学习体会: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位为“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培养分析、推理的能力”。重难点是“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流畅,基本功扎实,语言有较强的感染力。整节课教师从“情境导入—提出问题—举例验证—对比、抽象概括—巩固应用”层次分明,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可以看出从老师对教材钻研透彻,吃透了教材,备透了学生,例比如:教学乘法交换律时,3×5和5×3,让生先计算出结果,然后问结果一样吗?可以列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让学生通过计算来感受乘法交换律,再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23×5)×6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以及23×(5×6)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教师始终抓住例题的数量关系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

教学中教师还注重了举例、观察和讨论,让学生通过举例,经历分析、综合、抽象的过程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从中能够自己概括出乘法运算律。比如:乘法交换律,3×5=5×3,让学生举例,然后观察等式左右两边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如:乘法结合律,(23×5)×6=23×(5×6)让学生举例,再观察等式左右两边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观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整个过程中,教师注重了学生的整体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会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对比、抽象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后,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交流: 乘法的交换律改变了乘数的什么?在这样的改变后乘法的什么没有改变? 乘法的结合律改变了乘数的什么?在这样的改变后乘法的什么没有改变? 老师这时提出这样的问题,非常及时又更深入了帮助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有了本质的认识,即改变乘数的位置就是运用了乘法交换律,改变乘法运算顺序就是运用了乘法结合律。此举很好的解决了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这一教学难点。 学生学习数学不只是简单的会计算几道题,知道几个数学概念,而是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本节课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整节课紧紧围绕“乘法运算律”让学生在“观察、验证、应用”的活动中,学会有序的思考,经历归纳总结的过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交流中,学生不自觉间学会了如何观察,如何验证,如何思考。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整节课上,教师始终处于一个引导者的位置,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在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中,先由学生自己发现,接着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通过验证让学生发现等式两边的得数一样,等式成立,从而自主归纳出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这样层层递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乘法运算律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而且让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与奥秘,加深了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掌握,培养的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练习有坡度,层层递进。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法运算律的理解,让学生感受连乘时可以根据数据特点选用简便算法。深化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求精神。 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1、在学生自己举例验证,通过验证让学生发现等式两边的得数一样,等式成立这个环节中,是否可以引导学生就有没有反例进行研究,用一些特殊的数,如:0、1这样的数来举例验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评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9qzl3bvnl02tjb2ixwe3xy6q955p4014v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