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样的民居》教案
一、 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 二、 课时:1课时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民居的多样性,初步了解造成民居多样性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因素;能用恰当的口头或书面语言对典型的民居进行描述,说出其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
2. 了解表现民居的艺术词汇和语言
能使用形、色、材质等美术语言表现家乡民居的特征。
3. 教学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民居的多样性;在资料收集、分析、讨论中养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和体验发现的乐趣;尊重传统,能感受生活和艺术的联系。
四、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主要的五种民居类型。比较南北民居及其在造型上
的不同特点,并思考它们与环境、气候的关系。 2、了解民居在建筑材料方面的多样性。 3、欣赏和描述民居的造型艺术特色。 五、教学难点
了解民居的人文性质;辨别不同地域的民居,画出自己喜欢的老房子。
六、教学方法
1.对比一组民居照片,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2.观赏有关民居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民居进行初步的审美体验和
1
感受。
3.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关民居的种种疑问。 4.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
七、教具准备
有关民居的图片资料;表现家乡民居的视觉艺术作品。 八、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有多大呢?
生:占地有960万平方公里
师:对,没错,那大家想想,在这么大的一个地方,大家住的房子都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参观中国各地的民居,现在,让我们来学习新课《各式各样的民居》。各位同学准备好了没有,我们一起出发吧。大家看大屏幕,知道这是哪里吗?没错,这就是北京四合院。大家看图片觉得它的造型像什么?
生:像个方盒子,四四方方的
师: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北京四合院为什么四四方方的呢?其实是因为古代人喜欢大气的建筑形式,所以古代的宫殿、庙宇有很多都是四合院形式,而且中国人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有自己的隐私,家里人在院子里,无论做什么,外人看不见的,这符合中国人的习惯,所以喜欢把房子的围墙建得高高的。现在让老师带领大家进入北京四合院,首先,我们进入四合院的正门,正门也称为宅门,
1
我们可以看到墙壁上有美丽的图画,这叫影壁。现在,我们向左转,进入了外院,外院通常比较长,面积不大。外院南面的房子叫做“倒座房”,在古代一般是给客人或者仆人住的。我们来看看外院的北面,在中间有一扇很漂亮的门,这门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垂花门。进入垂花门后,大家看到了宽敞的院子没有?有哪位同学知道这院子叫什么吗?对,这院子叫内院。古人常在院子里面种植花草树木,十分美丽,夜里花香,空气清新,晚间家人坐在院中乘凉、休息、聊天、饮茶。内院东面的房子叫做东厢房,在古代,人们有很严重的嫡子思想,所以这是给长子住的。相对的,院子西面的房子叫什么呢?对,就是西厢房,在古代其他次子就住在这里。大家来看这北面的房子,这叫正房,在古代是给家里当家的人住的。正房两边的房子叫做耳房,是居住尊者和长辈的。这耳房前面有个小小的庭院,比较清静,古人通常在这里建个书房。最后,我们看到了这长长的房子,这房子叫后罩房,一般位于四合院的最后,比较隐秘,一般是女儿和女佣等女眷居住之地。这四合院的房子看似复杂,其实它们之间都是有走廊的,相互联系。 同学们看图片可以知道北京四合院是用什么材料建成的吗? 生:木头和砖头
师:回答很好,北京四合院以木头构为主体标准结构,重量轻,如遇地震,很少可以震倒,说明合院是可以防震的。大家知道北京每到冬天和春天什么东西特别多吗?对,就是风沙。所以古人常用门帘来阻挡风沙。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知识,北京四合院极讲究风水,所以它的房间位置的分布是有它一定道理,不可以随便更改。逛完了四合院,我们去欣赏下一个民居吧,好不好?
师:大家看这张图片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大家从哪里看出来这是窑洞呢? 学:旁边都是黄土
1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啊。没错,这就是我国西北黄土地带特有是一种民居类型。那有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这窑洞在黄土层里面,确不会坍塌呢?其实是当地气候比较干旱,黄土的含水量比较少,所以即使在黄土层里面挖洞,洞也不会倒下了。而且其最大特点是冬暖夏凉,非常适应黄土高原寒冷干燥的气候。下面大家跟着老师走,看看,这张图片的房子是在哪里的呢?有哪位同学知道? 生:南方
师:对,就是南方,其实说这是长江流域地区的建筑更合适。这张图片里面的房子叫皖南民居。大家仔细观察图片,告诉老师这房子的特点有什么。 生:黑瓦白墙
师:大家觉得房子直接的距离大吗?有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皖南民居之间的距离那么小?那是因为南方丘陵地带人稠地窄的需要。大家有没有发现者房子的外墙都是高高的,其墙可不是普通的墙,这墙叫做马头墙,谁知道这墙为什么叫马头墙?
生:长得像马
师:对,这墙长得像马,在远处看过去,就会发现这马头墙像一匹匹马守护着房子。房子一旦失火,马头墙就可以防止火势蔓延。而且这皖南民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房顶有个天井,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会从天井落在院子里。那大家知道为什么这房子要这样设计吗?其实,这是有一个典故的。在古代,这皖南地区有很多商人,人们把这些商人称为微商。这些微商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来到了长江地区,发现这里物产丰富,就在这里定居了。这定居之前,他们受了很多苦,建房子的时候为求心安就把房子建得高高的,所以这马头墙除了有防火的作用外,还有安定微商的心理作用。微商是商人,而商人有这么一句话“肥水不流外人田”,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