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C
解析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A正确;通过单菌落分离纯化可得到纯度较高的微生物,避免杂菌污染,B正确;培养基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但若高温会导致培养基营养物质分解破坏,则不能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C错误;倒置平板可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滴落对培养基造成污染,D正确。
11.微生物(除病毒外)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乳酸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B.微生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些微量的无机物称为生长因子 C.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增殖越有利
D.生长因子一般是酶或核酸的组成成分,微生物本身合成这些生长因子的能力往往不足
答案 D
解析 乳酸菌的碳源是有机物,而硝化细菌可以利用无机物作为碳源,A错误;生长因子是微生物体内不能合成的,需要量很小的一些有机物,B错误;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过高会造成微生物细胞失水,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C错误。
12.如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其中的碳源是(CH2O)
B.配制培养基时,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要进行的是调整pH和灭菌 C.接种时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
D.若用该培养液选择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青霉素,加入的是纤维素粉
答案 D
解析 此培养基中没有琼脂等凝固剂,属于液体培养基,其中的碳源是(CH2O),A正确;配制培养基时,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要进行的是调整pH和灭菌,这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B正确;接种时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C正确;若用该培养基选择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的物质是青霉素和(CH2O),应加入的物质是纤维素粉,提供碳源,D错误。
13.关于植物芳香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挥发性强,易溶于有机溶剂,一般来说价格昂贵
B.都是由天然植物的茎、叶、树干、花、果实和种子等部位经过萃取而来的浓缩液体
C.它是植物免疫和维护系统的精华
D.植物芳香油广泛地应用于轻工、化妆品、饮料和食品制造等方面 答案 B
解析 植物芳香油挥发性强,易溶于有机溶剂,一般来说价格昂贵,A正确;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提取方法,B错误;植物芳香油的存在对于保护植物体本身有重要作用,它是植物免疫与维护系统的精华,C正确;植物芳香油广泛地应用于轻工、化妆品、饮料和食品制造等方面,D正确。
14.用蒸馏法提取玫瑰油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蒸馏温度高,水和玫瑰油挥发得就容易,所以在高温下蒸馏效果好一些 B.为了充分蒸馏玫瑰油,应该在较低温度下延长蒸馏时间
C.在乳浊液分离的时候,为了有利于水和油层分开,向乳化液中加入氯化钠,增加盐的浓度
D.水和油层分开后,应在初提取的玫瑰油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吸去残留的水,放置过夜,经过滤除去固体硫酸钠后,就可以得到玫瑰油
答案 A
解析 蒸馏温度太高、时间太短,玫瑰油的品质就比较差,如果要提高品质,就需要在较低温度下延长蒸馏时间,A错误,B正确;向乳化液中加入氯化钠,增加盐的浓度,有利于水和油分层,通过分液漏斗排去下层的水,得到初提取的玫瑰油,再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吸去残留的水,放置过夜,经过滤除去固体硫酸钠后,就可以得到玫瑰油,C、D正确。
15.下列对从橘皮中提取橘皮油的操作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橘皮中含有的橘皮油的量较多,因此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 B.为了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橘皮粉碎并干燥
C.在设计压榨装置时,要考虑容器能够承受的压力范围,防止将容器压破,导致实验失败和发生安全事故
D.将压榨液倒入分液漏斗静置5~7 d,排去下层的沉淀物及水分,即可得到澄清的橘皮油
答案 D
解析 橘皮中含有的橘皮油的量较多,常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A正确;为了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橘皮粉碎并干燥,B正确;在设计压榨装置时,要考虑容器能够承受的压力范围,防止将容器压破,导致实验失败和发生安全事故,C正确;压榨液先用普通布袋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然后离心进一步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再用分液漏斗或吸管将上层的橘皮油分离出来,此时的橘皮油还含有少量的水和果醋,需在5~10 ℃下静置5~7 d,使杂质沉淀,用吸管吸出上层澄清橘皮油,其余部分通过滤纸过滤,滤液与吸出的上层橘油合并,成为最终的橘皮精油,D错误。
16.日前微博传言手机屏幕比马桶按钮单位面积上的细菌多,为辨别真伪,两电视台利用微生物培养技术进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 B.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实验
C.本实验使用的培养基应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D.两个报道结果不同,可能是因为取样环境不同 答案 B
解析 该实验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A正确;该实验需要设置空白
对照,以排除实验操作、培养过程等环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错误;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一般包括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C正确;两电视台实验操作均正确且一致,但报道结果截然不同,可能是因为手机的取样和马桶的取样都不相同,D正确。
17.有些细菌可以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于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下列相关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将灭菌后的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初筛菌种
B.纯化菌种时,可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得到单菌落 C.通过比较纯化得到的菌种的降解效率以获得降解能力强的菌株 D.可通过基因组测序方法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 答案 A
解析 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在灭菌过程中被杀死,因此将灭菌后的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中不能初筛菌种,A错误;无论平板划线法还是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分离得到单菌落,因此在纯化菌种时这两种方法都可用,B正确;降解效率高的菌种降解能力强,因此可通过比较纯化得到的菌种的降解效率以获得降解能力强的菌株,C正确;不同菌株的基因组不同,因此可通过基因组测序方法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D正确。
18.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 B.在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和溶解氧
C.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需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 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的作用只是作为反应底物 答案 A
解析 固定化细胞技术由于保留了细胞内原有的多酶系统,多步连续催化反应的优势非常明显,A正确;酶的催化受温度、pH的影响,不受氧浓度的影响,B错误;酶的降解作用不需各种营养条件,C错误;糖类的作用不只是作为反应底物,还能维持酵母细胞的渗透压,防止酶母细胞过多地吸水或失水,D错误。
19.下列关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过程及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