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30%~45% B. 40%~70% C. 75%~85% 6、缺口导流,高低缺口间的高差以不超过为宜。B A. 3~5m B. 4~6m C. 7~9m
7、导流建筑物属Ⅲ级,如用混凝土围堰,其设计洪水标准为年一遇的洪水。B
A. 50~20 B. 20~10 C. 10~5
8、截流设计流量一般可按工程的重要程度选用截流时期内频率的月或旬平均流量。B
A. 5%~10% B. 10%~20% C. 20%~30%
9、坝体施工期临时渡汛的洪水标准,对土石坝当拦洪库容小于0.1亿m3时为 年一遇洪水。A A. 50~20 B. 100~50 C. >100
10、确定水库蓄水历时计划的标准一般采用保证率为的月平均流量过程线。C
A. 40%~50% B. 60%~70% C. 75%~85%
11、大坝施工安全校核的洪水标准为年一遇的月平均流量。C A. 5 B. 10 C. 20
12、下闸封堵导流临时泄水建筑物的设计流量,应根据河流水文特征及封堵条件,采用封堵时段 年重现期的月或旬平均流量。B A. 3~5 B. 5~10 C. 10~20
13、基坑初期排水,对土围堰,水位下降速度应小于。A A. 0.5m/d B. 1.0m/d C. 1.5m/d 三、判断题
1、明渠导流一般适用于河床一侧的河滩基岩较高且岸边稳定情况。 ( )×
2、全段围堰法导流,用明渠宣泄水流,适用于河谷狭窄、两岸地形陡峻的情况。( )×
3、为防明渠进出口水流冲刷围堰的迎水面,明渠进出口与上下游围堰之间要有适当距离,一般以50~100m为宜。 ( )√
4、分段围堰法导流一般适用于河床宽、流量大、施工期较长的工程中,尤其在通航河流和冰凌严重的河流上。 ( )√
5、土石围堰既适用于横向围堰,也适用于纵向围堰。 ( )× 6、重力式混凝土围堰既适用于横向围堰,也适用于分期导流的纵向围堰。 ( )√
7、钢板桩格型围堰的堰顶浇筑混凝土盖板后,可用作过水围堰。 ( )√
8、当围堰拦蓄一部分水流时,上游围堰堰顶高程应通过水库调洪计算来确定。 ( )√
9、土石围堰的拆除顺序应从围堰的背水坡开始分层进行拆除。 ( )√
10、导流设计流量应为选定导流标准的年最大流量。 ( )× 11、双戗堤立堵截流是利用相互关联的两道戗堤共同承担截流总落差的截流方式。( )√
12、截流日期一般多选在枯水期末,流量最小的时刻。 ( )× 13、在截流开始前,应修好导流泄水建筑物,并做好过水准备。 ( )√
14、从地形条件看,截流龙口位置最好选在底部基岩面粗糙、参差不齐的地方。 ( )√
15、坝体中的导流底孔并不需要全部封堵,而只要浇筑一定长度足够挡水即可。 ( )×
16、经常性排水的排水量应为围堰和基坑的渗水、降水和施工废水之和。 ( )×
17、管井法降低地下水位,一般适用在渗透系数为150~1.0m/d的粗、中砂土中。( )√
18、采用真空井点抽水时,在渗透系数小于0.1m/d的土层中也能正常工作。 ( )√ 四、名词解释
1、施工水流控制:又称施工导流(广义),概括说就是要采取“导、截、拦、蓄、泄”等施工措施来解决施工和水流蓄泄之间的矛盾,避免水流对水工建筑物施工的不利影响,把河水流量全部或部分地导向下游或拦蓄起来,以保证在干地上施工和施工期不影响或尽可能少影响水利资源的综合利用。
2、施工导流(狭义):河流上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时,为了使水工建筑物能在干地上进行施工,需要用围堰围护基坑,并将河水引向预定的泄水建筑物往下游宣泄。
3、全段围堰法导流:就是在河床主体工程的上下游各建一道断流围堰,使水流经河床以外的临时或永久泄水道下泄。
4、分段围堰法:亦称分期围堰法,即用围堰将水工建筑物分段、分期围护起来进行施工的方法。
5、基坑淹没法:洪水来临时围堰过水,基坑被淹没,河床部分停工,待洪水退落,围堰挡水时再继续施工。
6、围堰:是导流工程中的临时挡水建筑物,用来围护施工中的基坑,保证水工建筑物能在干地施工。
7、导流标准:即选择导流设计流量进行施工导流设计的洪水频率标准。
8、导流程序:工程施工中不同导流方法组合的顺序。
9、导流时段:就是按照导流程序划分的各施工阶段(由围堰或坝体挡水施工)的延续时间。
10、最优导流设计流量:导流建筑物与基坑淹没损失费用之和最小时,对应的导流设计流量。
11、导流方案:从工程开工到工程完建,按导流程序进行,不同导流时段不同导流方法的组合,即为导流方案。
12、截流:围堰合龙,截断原河床水流,将河水引向预定的导流泄水建筑物往下游宣泄的施工过程,称为截流。
13、闭气:在戗堤全线上设置防渗设施的工作叫做闭气。 14、初期排水:围堰合龙闭气后,基坑内积水的排除; 15、经常性排水:在基坑开挖及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排水。 五、简答题
1、施工导流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5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