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发出的声音,鼓是上面蒙上一层皮,下面是木头做得,敲出的声音属木,角音。到了锣或是别的,一敲就是商音,一个是低频,一个是高频,低频音从下往上起,能够振奋人的肝胆之气,高频音,当当当使人有一种肃杀感,传的不会很远,但是很响,鼓音不是很响,很沉闷,但是传得远,这正好是一个对待体。大家去体会这个低频音,这个鼓音和锣音的区别,这个是很有意思的,如果有志于研究音律的,可以看一下史记的“律书”,乐书和律书两个都要看,写得很不错,里面所有的指导思想也就是我上面说的指导思想。
大家回答下面一个问题,“在声为哭”是什么意思?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所发必感气之所在,有了气才会发出情,情又由神来引动,气不充沛,人的喜笑不会有一个好的基础来笑出来的,也就是说,情由神来发出来,以气为基础,同时又感于气的状态,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家可以仔细来考虑。刚才有人贴出来这个()注的难经,“肺主金,金,
商也,商者,伤也,主于秋,秋者,愁也,故在志则悲哭。”我跟大家说一下,像这样的解释,他本人可能知道什么意思,但是你这样解释就相当于绕圈圈了,搞文字游戏了,因为这个商,怎么能是那个伤呢,虽然是谐音,但是你不能说这个“商”和那个“伤”说的是一个道理,“秋者,愁也”这个也不能这么说,虽然愁是秋底下加心来的,但其实他是没把这个意思说出来,然后就是“故在志则悲哭”,这样我就不知道他是知道这个意思,玩了一个文字游戏,还是不能正确来理解。古人写的注解很有意思,以两种人为主,第一种是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喜欢引章据典,旁征博引,给你胡来一通,这种人大有人在,并不是说古人几千年来说的话都很正确,注解的都很好,这是一类人。第二种人是知道一点意思,但是这一点意思不愿意直接说出来,不断地通过文字语言间的组合,隐在里面,也没有完全说出来,这两种人最多了,往往是写注解很多的人有这两点的毛病,还有一种人是他知道这个意思,他一语中的,后来人由于他的注解很少,就忽略它
的含义,或者完全不理解。
看看大家是怎么说的,有说是“不愉快之感”,有说是“悲”,有说是“气喜升恶降故为哭”,还有说“哭则悲也,悲则下降,有下降之意。”基本大家说的还是对的,我再补充几点,既然肺具备开性和降性两个特点,为郭,那么这个哭就会体现这两种状态,一个哭的时候是一种宣泄,这种宣泄应了这种肺主宣发的含义,同时肺哭又是带悲伤色彩的,又主降,因宣而降,因为都哭出来了,悲和哭是不一样的,悲只是有悲伤的意思,悲则气下,哭是代表宣泄的意思,所以说哭和悲是有区别的。还有就是悲伤的时候,泣声无力,很悲愁的时候胸脯都挺不起来,两眼无神,不能昂首挺胸,既然不能昂首挺胸,那这胸郭之气就不能充盈,就停在下而不能上,整个生机就不能畅快地流行。
有人说“不能认为是气消所致吗?恐则气下,悲则气消。”这个跟你说一下,什么叫“恐则气下,悲则气消”。大家说一下什么叫“悲则气消”吧,这个地方消代表什么意思。 看看大家的解释,“宣散出去就消吧。”有
的说是“宣散”,有的说是“损耗,消散”,“恐能引起二便失禁,所以说是气下。” 大家来看一下,它没说哭则气消,它说“悲则气消”,一般悲伤的人不具备宣泄的条件,有的说是“过度悲伤肺气消耗之意,过度悲伤上焦郁而化热消耗肺气。”从气道中医上来讲,应该说是没有说到点子上,上次跟大家说过“思则气结。”首先大家要认同哭和悲是两个过程,哭是宣泄,悲没有宣泄。像如烟说的,“过度悲伤肺气消耗之意,过度悲伤上焦郁而化热消耗肺气。”这是拐了好几个弯来回答,气道中医是以简易的方式来回答,一般不提倡这样的回答方式,没有一语中的。 首先说悲为什么气消,大家说的其实都对,但是我希望大家往根上更进一步,像如烟最后说的,“悲则神无所主,气涣散而消。”这个思路是对的,但是悲你说神无所主,这个不像是,你说惊则神无所主,这个可以理解。你看这个气道中医,直接用一个词直截了当来形容就可以了,什么叫悲呢,直接用一个整体观来走,不要说悲就是肺,悲其实是人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悲,而不独肺悲,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