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个性化、高效、和谐课堂 《生活与哲学》复习学案
编辑整理:陈朝云
全书基本框架导图
生活智慧 与 时代精神
探索世界 与 追求真理 思想方法 与 创新意识 认识社会 与 价值选择 总论 唯物论 认识论 辩证法 ①唯物论 ②认识论 ③辩证法 ①历史观 ②人生观 ③价值观 历史观 价值观 人生观 马1.辩证唯物主义 克哲思学 主2.历史唯物主义 义
1 生活与哲学 ?一‘案’在手,考通天下”
构建个性化、高效、和谐课堂 《生活与哲学》复习学案
编辑整理:陈朝云
题记: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地解释世界,但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卡尔.马克思
绪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
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
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世界观原理?与?方法论要求?结合起来。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一、两大世界: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思维) ★★★二、两大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三、三大 领 域: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简括为“自然、社会、思维”)
★★★四、普 遍 性:空间上处处有(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时间上时时有(过去、现在、将来)。如规律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发展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等。
★★★五、客 观 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自然界的客观性;人类社会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矛盾的客观性等。
★六、共性与个性:如哲学与具体科学、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均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能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多和少的关系。
★七、哲 学:
1、哲学——是什么(含义、来源、功能、任务、性质):(1)含义:从本意上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注意:哲学≠智慧, 哲学本身并非就是智慧,而是追求智慧之学);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从与具体科学关系看,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起源: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源于人们对实践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追问。一句话,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3)功能: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4)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5)性质:哲学分为科学和非科学的哲学。(6)作用:a.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b.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c.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d.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社会、时代具有反作用。
说明:①迄今为止,科学的哲学特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科学的哲学。 ②科学的哲学一定是真正的哲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定是真正的哲学),但真正的哲学并非只有科学的哲学(即真正的哲学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古希腊的哲学、近代欧洲哲学等也属于真正的哲学)。
③真正的哲学都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判断一种哲学是不是真正的哲学的标准———看它是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否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是否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也就是说,看它是否代表了时代的主流和历史的前进方向。
不能认为凡是包含着个别错误结论的哲学就不是真正的哲学,因为哲学家对问题的认识都具有局限性,不可能穷尽对所有问题的认识。
也不能认为凡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不一致的哲学,或者为马克思主义所批评过的哲学就不是真正的哲学。
★2、哲学——为什么(作用、功能、意义): (1)从个人角度看:①含义上—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生活上—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③功能上—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④任务上—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⑤世界观上—能够指导人们树立世界观;⑥科学研究上—哲学能够为科学家进行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从社会角度看:①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③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④真正的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⑤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⑥马克思主义
2 生活与哲学 ?一‘案’在手,考通天下”
构建个性化、高效、和谐课堂 《生活与哲学》复习学案
编辑整理:陈朝云
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八、世界观·方法论(关系):
(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人都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九、哲学·世界观(关系):
(1)区别:①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知;②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③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不系统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2)联系:①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③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总结: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又决定方法论,哲学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十、哲学·(具体)科学(关系):
(1)区别: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只有坚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科学家才能在研究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方向;③“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等说法都是错误的,但可说“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十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①何者为本原(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有无同一性(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第二,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第三,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题的回答。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
1、哲学的基本派别——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①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始基说:?水?是万物的?始基?);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也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经典观点有——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②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A.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把人们认识世界离不开感觉夸大为世界的存在倚赖于人的感觉。其经典观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王守仁:?心外无物?;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3 生活与哲学 ?一‘案’在手,考通天下”
构建个性化、高效、和谐课堂 《生活与哲学》复习学案
编辑整理:陈朝云
B.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把人们思维中的概念夸大为脱离了物质的神化了的绝对;经典观点——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等);柏拉图:?理念论?;黑格尔:?绝对观念论?;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在事先?)。
2、哲学的基本派别——为什么(为什么说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①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前一“对子”围绕“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展开斗争,后一“对子”围绕“世界的状态怎么样”展开斗争。
②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原因是: A.从哲学研究来看:如何解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决定了解决世界状态怎样问题上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B.从哲学发展史看:辩证法或形而上学要么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要么同唯心主义结合在一起,最终归属于这两大阵营。
(三)哲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的关系:
(1)区别:哲学基本问题指的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派别指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联系:哲学基本派别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第一个方面的回答不同而形成的。 ★十二、真正的哲学:
1、真正的哲学——是什么: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对自己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但只有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与时代关系: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②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③哲学对时代有反作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说明:以上三点中,①+②相当于说?时代决定哲学?,③相当于说?哲学对具有时代反作用?)。
2、真正的哲学——为什么:
(1) 为什么说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为什么说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批判功能,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塑造功能, 推动时代的步伐);
③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转化功能,指导社会的变革)。 十三、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 以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的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④主观条件(个人):知识渊博,勤奋刻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贯穿到社会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科学性——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B.革命性——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 生活与哲学 ?一‘案’在手,考通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