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第二章 保护地的结构、类型、性能及应用(10学时) 第三章 保护地的环境条件及其调节(10学时) 第四章 保护地蔬菜栽培技术(8学时)
二、本课程讲授的主要特点和要求
1.本课程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方法,有些生产经验尽量传授给同学。 2.本课程在讲授过程中,注意考虑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一方面注意较全面地介绍我国现有的保护地结构、类型以及蔬菜栽培管理经验及理论,另一方面也介绍一些国外的先进技术,面向未来的发展。
3.本课程在讲授中注意地区性。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特别是南北方保护地的类型结构及栽培技术差别较大。因此,我们重点讲授北方地区保护地的特点。
4.整个课程的总体安排是:总论是22学时,各论8学时左右。 5.考核:平时成绩15%,期末考试85%。
三、参考书
1. 设施园艺学 张福墁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2. 日光温室和大棚蔬菜栽培 李天来等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3. 日光温室高效节能蔬菜栽培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编 农村读物出版社 1993
4.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 吴国兴 辽宁科技出版社1991
5. 保护地园艺—环境与作物生理 (日)内海修一 农业出版社 1984 6.保护地园艺—保护地的构造与设备 (日)内海修一 农业出版社 1981 7.保护地园艺—栽培技术与轮作 (日)内海修一 农业出版社 1985
1
第一章 绪 论(2学时)
第一节 设施园艺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和作用
设施园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方面,与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关系密切,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首先来了解一下设施园艺的概念。 一、设施园艺的概念
设施园艺(protected cultivation,cultivation under cover)是指在不适宜园艺作物〈菜、花、果)生长发育的寒冷或炎热季节,利用保温、防寒或降温、防雨设施、设备,人为地创造适宜园艺作物生长发育的小气候环境,不受或少受自然季节的影响而进行的园艺作物生产,称之为设施园艺。由于生产的季节往往是在露地自然环境下难以生产的时节,又称\不时栽培\或\反季节栽培\、\错季栽培\等。蔬菜的设施栽培,在我国长期以来也被称为\保护地栽培\。 二、设施园艺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蔬菜、花卉和水果,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解决了温饱而步入小康之后,园艺产品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大家知道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多种营养物质,某些是粮食作物或其他动物性食品中所没有的,因此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人人必需,天天必需。蔬菜是副食品中占主导地位的园艺作物,也是我国设施园艺生产面积居首位的作物,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菜田面积达1330万hm2,其中设施栽培面积已突破140万hm2(2000年〉。设施蔬菜的人均占有量1980-1981年只有0.2kg,1999年增加到59kg,增加了290多倍,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70kg。蔬菜设施栽培之所以发展很快,是因为自然季节的限制,使我国很多地区不可能一年四季进行露地蔬菜生产,蔬菜消费的经常性,与生产的季节性存在很大矛盾,严寒冬季或炎热多雨的夏季,许多蔬菜难以在露地生长,只能靠设施栽培,才能做到周年生产、均衡供应。尽管依靠大市场流通或贮存保鲜,也对蔬菜周年均衡供应起到很大作用,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蔬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蔬菜的新鲜度与质量关系很大,很多不耐贮运的蔬菜只能靠各种园艺设施,进行反季节栽培,才可能有高质量产品供应市场,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花卉生产是园艺生产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效益日趋显著。据有关方面报道,1999年我国花卉栽培面积已达8.8万hm2,占全世界的1/3。在设施园艺生产中,花卉栽培的面积增加得很快,反季节栽培的花卉,经济效益已超过蔬菜。一些高档花卉的栽培,尤其需要环境的保证,所以设施栽培必不可少。据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统计,到1999年底,北京现代化温室总面积达299100m2,其中用于花卉(或蔬菜、花卉〉生产的面积占66.37%,反映了温室花卉生产的经济效益是比较高的。
果树设施栽培在我国起步较晚,除草莓、葡萄、桃近年来发展较快以外,其他果树尚处于试验阶段,很多果树设施栽培尚属空白。但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果品出口需求的增长,也需要果品供应新鲜多样,品质上乘,尤其那些成熟期早、不耐贮运、供应期短的果树,如樱桃、桃、李、杏、葡萄等,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可使其成熟期提早2个月以上,是解决人们对淡季水果需求的重要途径。
三、设施园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设施园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我国农业发展正面临着耕地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社会总需求不断增长的严峻形势。自1992年以来,全国耕地面积每年约减少30万hm2,而总人口却以0.17%的速度递增,预计21世纪中全国人口将达到16亿,耕地将减少1033.33万hm2。蔬菜、花卉、水果,则是与人民生活关系极为密切,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显著,占有重要位置的农副产品。
目前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大抓\米袋子\和\菜篮子\,使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由温饱转向了小康,现在正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努力。近年来,设施园艺面积大幅度增加,仅蔬菜设施栽培1991-1999年就增加了8.8倍,比1981年增加了193.8倍,总面积跃居世界第一位。对解决大中城市蔬菜供应、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从今后发展看,面对资源紧缺、人口膨胀的严峻现实,必须改变农业低效高耗的增长方式,要走技术替代资源的路子,最终要走向农业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创造出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谈到今后工作重点时,提到
3
了“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这里面的\种\指的就是设施园艺,这充分说明它与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极为密切。
从今后发展看,不能靠扩大耕地面积解决,只能通过设施栽培途径提高单产。例如,荷兰温室番茄产量可达54kg/m2,黄瓜72kg/m2,是露地栽培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正是因为荷兰温室环境控制设备和栽培技术水平高,可全天候生产,因此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从我国农村改革开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看,粮食面积减少后种什么?实践证明,发展设施园艺是一条脱贫致富、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发展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设施园艺则是设施农业重要方面之一,充分反映了设施园艺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
〈二)设施园艺在园艺作物周年生产中的作用
设施园艺的作用因地而异,由于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市场的需求不同,采用的设备及生产方式各有特点,就其生产作用而言,试以蔬菜为例可概括为:
1.育苗 秋、冬及春季利用风障、阳畦、温床、塑料棚及温室为露地和设施栽培培育各种蔬菜幼苗,或保护耐寒性蔬菜的幼苗越冬,以便提早定植,获得早熟产品。夏季利用荫障、荫棚等培育秋菜幼苗。
2.越冬栽培 利用风障、塑料棚等于冬前栽培耐寒性蔬菜,在保护设备下越冬,早春提早收获,如风障根茬菠菜、韭菜、小葱等,大棚越冬菠菜、油菜、芫荽,中小棚的芹菜、韭菜等。
3.早熟栽培 利用保护设施进行防寒保温,提早定植,以获得早熟的产品。 4.延后栽培 夏季播种,秋季在保护设施内栽培果菜类、叶菜类等蔬菜,霜出现后,仍可继续生长,以延长蔬菜的供应期。
5.炎夏栽培 高温、多雨季节利用荫障、荫棚、大棚遮荫及防雨棚等设施,进行遮荫、降温、防雨,于炎热的夏季进行栽培。
6.促成栽培 在最寒冷的冬季利用温室(日光或加温),栽培喜温果菜类菜,促使形成产品。
7.软化栽培 利用棚、室(窑)或其他软化方式,为形成的鳞茎、根、植或种子创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