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设施园艺学,必须要在学习园艺作物露地栽培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掌握设施栽培的技术原理。同时还要了解环境条件的调控原理,园艺设施结构、性能变化规悻,掌握一般的设计原理及施工要求。因此,还要在学习植物学、植物生理及生化、农业气象、土壤及农业化学、植物保护、园艺机械、电子计算机应用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研究园艺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要学会将园艺植物这些特性与园艺设施环境特征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有利的环境因素,改善或消除不利环境因素。设施栽培是反季节栽培,作物经常会遭遇逆境,如低温、寡照或高温、高湿等,所以,除掌握一般的植物生理学知识外,对逆境生理的有关理论,应特别注意学习掌握,使环境调控做到有的放矢,有条件的还应学习了解现代化园艺设施环境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及操作技术。
设施园艺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学习者应经常深入生产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一些看起来复杂的东西,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就能比较容易地掌握。
13
第二章 保护地设施的类型、结构及功能
(10学时)
蔬菜保护地设施有许多类型,每种类型又有不同的结构。这些类型和结构不同的保护地设施性能各异。因此,为了因地制宜地搞好蔬菜保护地生产,并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益的蔬菜产品,首先必须对各种保护地设施的类型、结构及性能有个初步地了解。蔬菜保护地的类型大体可分为:风障畦、阳畦(冷床)、温床、塑料薄膜覆盖、温室及软化设施等。
第一节 简易园艺设施
一、风 障 畦
(一)风障畦的结构及设置
1、风障畦的结构
风障畦按其结构可分为:小风障畦和大风障畦两种。其中大风障畦又可分为普通风障畦和迎风(简易)风障畦。
小风障畦的结构很简单。只在菜畦的北面竖立高约1m的芦苇或竹竿夹稻草等,用于阻挡季候风,提高栽培畦内的温度。它的防风范围较小,在春季每排风障只能保护相当于风障高度2~3倍(2 m左右)的菜畦面积。
大风障畦中的普通风障畦是由篱笆、披风、土背三部分组成。篱笆高1.5~2.5m,一般用芦苇、高粱秸或竹竿等向南倾斜夹设而成。披风草高1~1.5m,一般用稻草、山茅草或芨芨草、苇席、苇毛、草包片、废旧塑料薄膜等夹附固定在篱笆上制成;土背高约20~40cm,主要用于固定篱笆。而大风障畦中的迎风障畦只设一排高1.5~2.0m的篱笆,而且密度很稀。
此外,西欧和北欧应用薄膜风障,日本用网纱风障。 2、 风障畦的设置 (1)风障的方位和角度
风障的方位应以风障的延长方向与当地的季候风方向垂直为宜。当风向和障面交
14
角小于15°时,其防风效果仅为垂直时的50%。东北及华北冬春季多为西北风,因此,一般风障多为正北朝南或偏东南5°。
风障与地面的夹设角度一般冬春季以向南倾斜70~75°为宜,入夏后则以垂直地面为宜。这样,冬春季角度小,可增强受光、保温;夏季角度大,可避免遮荫。
(2)风障的距离
应根据生产季节、蔬菜种类、栽培方式、风障的类型和材料的多少而定。一般普通风障主要在冬季使用,每排风障的距离为5~7m,或相当于风障高度的3.5~4.5倍。迎风障畦主要用于春季及初夏,每排距离为8~14m,最大距离为15~25m。小风障畦的距离为1.5~3.3m。
(3)风障畦的长度和排数
风障越长,越能减少风障两头风的回流影响,从而增加防风效果。而在风障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风障排数越多,防风效果越好。
(二)风障畦的基本性能
1、防风作用
风障具有明显的减弱风速和稳定畦面气流的作用。一般可减弱风速10~50%。风速越大,防风效果越好。据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59~1960年测定,在每排风障相距5~6 m的情况下,距地面15cm高度处,障外风速为3.83 m/s时,障内第一排风障1 m 处的风速仅有0.61 m/s,约为障外风速的1/6;而第三排及第四排相同位置的风速均为0(教材P9,表2-1)。
2、增温作用
风障能提高气温和低温。在严寒的1~2月份,当露地的地表温度为-17℃时,风障畦内的地表温度为-11℃。风障的增温效果以有风晴天最为显著,无风晴天次之,阴天不显著。另外,距离风障和地面越近,增温效果越好。(教材P9,表2-2)
3、减少冻土层深度
由于风障具有防风和增温的作用,因此,障前冻土层的深度比露地浅。入春后,当露地开始解冻7~12 cm时,风障前3 m 内已完全解冻,比露地约提早20天。距风障越近,冻土层越浅。
(三)风障畦的应用
15
1、普通风障的作用
⑴ 用于耐寒蔬菜的越冬。如菠菜、韭菜、青蒜、小葱的越冬栽培及提早栽培。 ⑵ 用于蔬菜幼苗的防寒越冬。如小葱、洋葱等。 ⑶ 用于早春提早播种叶菜类或定植果菜类等。 2、迎风障畦的作用
⑴ 春季小菜提早播种。如小萝卜、小白菜、油菜、茴香等。 ⑵ 进行早熟栽培,提早定植春夏季叶菜及果菜类。 ⑶ 蔬菜种株防风采种。 3、小风障畦的应用
主要用于瓜类或豆类早春提早直播或定植,也可与大风障畦配合使用。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