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第34卷第10期中国粮油学报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Vol.34,No.10Oct. 2019储粮环境中米象发生与CO2含量变化的关系研究张育濮吕建华王殿轩康宇龙(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粮食储藏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郑州450001)摘要为阐明储粮环境中害虫发生与CO2气体含量变化的关系,研究不同含水量的小麦感染不同L 口
密度(0、2、5、10、20、30头/kg)米象后储藏环境中CO2气体体积分数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对于含水量相同 的储藏小麦,储藏环境中CO2气体体积分数随L 口密度的增加和储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对于含水量 12%的小麦,初始感染L 口密度为30头/kg的储粮环境中CO2气体体积分数最初为0.413%,在第30天达到
最大值为14.777% 0对于含水量14%的小麦,初始感染L 口密度为30头/kg的储粮环境中CO2气体体积分 数最初为0.720%,在第15天达到最大值为17.197%。本研究结果为今后通过检测CO2体积分数变化来监测
粮堆中L害发生情况提供了可靠信息。关键词含水量米象L口密度CO2体积分数中图分类号:S4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0174(201910 -0077 -06)网络首发时间:2019 -09 -09 10 :21 :25网络首发地址:http://kns. cnki. net/kcms/detail/11.2864. TS. 20190906. 1459. 006. html米象(Sitop加加oryzae、,鞘翅目象甲科,是全世 界主要蛀食性储粮害虫之一⑷,对豆类、油料类、药
某种气体成分含量发生变化的特点,通过测定相关
气体的含量可了解储粮的状态[]。在霉变方面,Bar-
tosik等⑻定期对筒仓进行CO2检测研究表明,C02含
材、干果、各种谷物及其加工品危害严重[2] °米象蛀
食原粮造成损失的同时,使粮堆中粉末碎屑增多,也
量变化有可能作为反映粮情的工具° Ileleji等⑼用
CO2传感器检测储藏玉米的发热点,发现通过监测 CO2的变化可以反映玉米霉变的情况。梁微等[10]研
为粉食性储粮害虫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对储粮害虫的检测方法有手动打样法、诱
捕器法、声学检测法、图像识别和X射线成像等检测 究了不同含水量小麦在模拟储藏条件下CO2含量变
方法。手动打样法是当前常用的储粮害虫的检测方 法,但费时费力,不能对害虫发生进行早期检测。诱
化,及其与霉菌数量、微生物活性值之间的关系。这
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检测CO2含量变化监测粮情具
捕器检测昆虫的方法虽然成本较低,但是仅限于对
活动性强的害虫虫态检测。声学检测法虽然可以检 测到内部害虫的侵染,但是很难排除环境噪声的干
有可行性,并且对粮食品质没有根本性影响。唐多 等[11]和王殿轩等[12'13]研究发现,感染了玉米象、谷
蠹的储粮环境中很短时间后即可检测到二氧化碳体
扰。图像识别和X射线成像等检测方法大多仅限于 实验室内研究,无法大面积推广应用[]°目前的害
测 法 能 对 粮 期 法
积分数显著增加。但是目前关于虫害发生与粮堆中 CO2含量变化的关系研究尚存在不足。因此,研究不
早期发生同含水量的小麦感染不同虫口密度的米象后储藏环
测预报的需要[4\5],因此探寻新型的储粮害虫发生早
境中CO2体积分数的变化趋势,可为有效实施储粮害 虫早期预测预报提供参考。°粮食在彳藏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和害虫的感 染,造成严重损耗[6]°国内外关于储粮安全监测技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昆虫术的研究发现,利用虫霉活动可以弓I起储粮环境中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600804),河
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82102110111)收稿日期:018-12-05作者简介:张育濮,男,1992年出生,硕士,储粮害虫综合治理 通信作者:吕建华,男,1971年出生,教授,储粮害虫综合治理
米象S. oryzae用完整小麦已在河南工业大学储
藏物昆虫研究实验室培养数代,实验前在(28 ±2)C 和湿度(70 ±5)%条件下扩大培养1个月后[14],取
羽化后1周的同一批成虫作为试虫进行实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