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3:06: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湖北工业大学 计算机学院 《网络协议分析器Ethereal》实验指导书

实验三 IP协议分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 熟练掌握Ethereal的使用方法 ? 能对捕获到的包进行较深入的分析 ? 掌握IP层的作用以及IP地址的分类方法 ? 掌握IP数据包的组成和网络层的基本功能。 二、实验内容

常见网络命令使用;启动Ethereal并设置相应的选项,进行一次简单的ICMP,观察捕获到的数据包,过滤出IP数据包,分析每个IP分组的细节,查看IP数据包的结构与含义,观察IP协议的功能。 三、实验设备

PC机、Ethereal软件、WinpCap软件 四、背景知识

1、IP 地址的编址方法

IP 地址是为每个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分配的唯一识别的 32 位标识符。IP 地址的编址方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1) 分类的IP 地址

这是一种基于分类的两级IP 地址编址的方法。 表1 IP 地址的分类 C 类 D 类 192 -223 224 -239 240 -254 110 1110 1111 24 位 8 位 组播地址 保留试验使用 IP 地址 类型 A 类 B 类 第一字节 十进制范围 1-126 128 -191 二进制 固定最高位 0 10 二进制 网络位 8 位 16 位 二进制 主机位 24 位 16 位 E 类

如表1 所示,IP 地址分为A,B,C,D,E 五类,其中A、B、C 类地址为可分配主机地址,而D 类地址为组播地址,E 类地址保留以备将来的特殊使用。IP 地址采用点分十进制方式记录,每个地址表被视为4 个以点分隔开的十进制整数,每个整数对应一个字节。

A、B、C 三类地址由两部分组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这三类地址的网络地址部分的长度不一样。每个A 类地址的网络中可以有 1600 万台主机;每个B 类地址的网络中可以有65534 台主机;每个C 类地址的网络中可以有254 台主机。 这样对于一个共有几十台计算机的局域网来说即使分配一个C 类地址也是一种浪费。为此,提出了子网和子网掩码的概念。

1

网络工程系·2012年编制

湖北工业大学 计算机学院 《网络协议分析器Ethereal》实验指导书

(2)划分子网的IP 地址

子网就是将一个A 类、B 类或 C 类网络分割成许多小的网络,每一个小的网络就称为子网。划分子网采用 “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三级编址的方法。在划分了子网的网络地址中,子网掩码用于确定网络地址。

子网掩码是一个和IP 地址对应的 32 位二进制数。子网掩码中与IP 地址的网络地址对应的部分为 1,与主机地址对应的部分为0。这样把网络接口的IP 地址与该接口上的掩码相与就得到该接口所在网络的网络地址,而把该IP 地址与掩码的反码相与则可得到主机地址。

(3)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 是根据划分子网阶段的问题提出的编址方法。IP 地址采用“网络前缀”+“主机号”的编址方式。目前CIDR 是应用最广泛的编址方法,它消除了传统的A、B、C 类地址和划分子网的概念,提高了IP 地址资源的利用率,并使得路由聚合的实现成为可能。

2、IP 报文格式

IP 报文由报头和数据两部分组成,如图1 所示:

图1 IP 报文格式

其中主要字段的意义和功能如下: * 版本:指IP 协议的版本;

* 头长:是指IP 数据报的报头长度,它以4 字节为单位。IP 报头长度至少为 20 字节,如果选项部分不是4 字节的整数倍时,由填充补齐; * 总长度:为整个IP 数据报的长度; * 服务类型:规定对数据报的处理方式;

2

网络工程系·2012年编制

湖北工业大学 计算机学院 《网络协议分析器Ethereal》实验指导书

* 标识:是IP 协议赋予数据报的标志,用于目的主机确定数据分片属于哪个报文;

* 标志:为三个比特,其中只有低两位有效,这两位分别表示该数据报文能否分段和是否该分段是否为源报文的最后一个分段;

* 生存周期:为数据报在网络中的生存时间,报文每经过一个路由器时,其值减 1,当生存周期变为 0 时,丢弃该报文;从而防止网络中出现循环路由; * 协议:指IP 数据部分是由哪一种协议发送的;

* 校验和:只对IP 报头的头部进行校验,保证头部的完整性;

* 源IP 地址和目的IP 地址:分别指发送和接收数据报的主机的IP 地址。 3、IP 数据报的传输过程

在互联网中,IP 数据报根据其目的地址不同,经过的路径和投递次数也不同。当一台主机要发送 IP 数据报时,主机将待发送数据报的目的地址和自己的子网掩码按位 “与”,判断其结果是否与其所在网络的网络地址相同,若相同,则将数据报直接投递给目的主机,否则,将其投递给下一跳路由器。

路由器转发数据报的过程如下:

① 当路由器收到一个数据报文时,对和该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逐个进行检查,即用目的地址和每个网络的子网掩码按位 “与”,若与某网络的网地址相匹配,则直接投递;否则,执行2。

② 对路由表的每一行,将其中的子网屏蔽码与数据报的目的地址按位“与”,若与该行的目的网络地址相等,则将该数据报发往该行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3。

③ 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将数据报发送给路由表所指定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报告转发出错。 五、实验步骤

1、运行ipconfig命令

(1)在“工具”菜单中选择“命令行”,出现提示符后输入ipconfig/all (2)观察运行结果,获得本机的IP地址及子网掩码;

(3)分析本主机属于哪一类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和主机号分别是什么; (4)利用本机的IP地址及子网掩码,找出地址本中与本机属于同一子网的主机。

3

网络工程系·2012年编制

湖北工业大学 计算机学院 《网络协议分析器Ethereal》实验指导书

2、运行ping 命令

Ping 命令是调试网络常用的工具之一。它通过发出ICMP Echo 请求报文并监听其回应来检测网络的连通性。

Ping 命令只有在安装了TCP/IP 协议之后才可以使用,其命令格式如下:

ping [-t] [-a] [-n count] [-l size]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host-list] | [-k host-list]] [-w timeout] target_name

这里对实验中可能用到的参数解释如下:

* -t :用户所在主机不断向目标主机发送回送请求报文,直到用户中断;

* -n count:指定要Ping 多少次,具体次数由后面的count 来指定 ,缺省值为4; * -l size:指定发送到目标主机的数据包的大小 ,默认为32字节,最大值是65,527; * -w timeout:指定超时间隔,单位为毫秒; * target_name:指定要 ping 的远程计算机。

(1)在“工具”菜单中选择“命令行”,出现提示符后输入ping X.X.X.X –t(X.X.X.X为相邻计算机的IP地址,可以通过ipconfig/all得到)。

(2)观察运行结果,判断本机与相邻计算机的连通性;

4

网络工程系·2012年编制

搜索更多关于: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 的文档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at5r10z4j5136q5shr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