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总结文中所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板书设计】
备注:课后作业答案——古今异义词
24 页) 第 - 9 - 页 (共
第二课时 众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找出文中是怎样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的; (2)分析、学习作者是灵活运用动词增加文中可读性的方法; (3)辨析文中详略得当写作手法的运用是否恰当。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分析人物的过程中,明确“宝玉摔玉”的这一细节中作者所体现出的对封建社会制度的反抗精神。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 教法 启动 展开 结束 提问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分析法、归纳法 方法 学法 查读法、勾画法 讨论法 鉴赏法 【教学重点】
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四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对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以及体会刻画人物的技巧。
24 页) 第 - 10 - 页 (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2分钟)
上节课,我们跟随林黛玉已经大致了解了贾府的地形结构,居住环境、人物关系。贾府作为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其内在存在着一种矜贵与不平等。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的人会是什么样的呢?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走进贾府!
二、展开教学(40分钟)
(一)王熙凤和贾宝玉是贾府中的两大中心人物,下面,请两位同学分别为我们讲一下你所了解到的王熙凤或者贾宝玉的故事。(6分钟)
过渡语:
我们这篇课文叫做《林黛玉进贾府》,主角本应该就是我们如水温柔的林黛玉,可是,王熙凤一出现,舞台的聚光灯好像一下子就被她拉走了!
红学界有这样一句话“骂凤姐、恨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为什么一个“破落户”会让那么多红学大师着迷呢?下面,就让我们也来好好的领略一下王熙凤的风采!
(二)对王熙凤人物形象的分析(20分钟)
教师提问: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林黛玉刚进贾府时,王熙凤是怎么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的呀? 学生回答:笑着出场的!
教师讲解:对!王熙凤的出场是标准的先声夺人式的出场!她的笑至将文中的阴霾一扫而光,她总是风风火火的。她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本文中曹雪芹又是怎样“忙忙的”写一个凤姐给我们呢?
24 页) 第 - 11 - 页 (共
1.肖像描写
(1)“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浓妆少妇
教师分析:其头、颈、腰均有不凡的装饰,大凡能事者,多是尚奇好异的,不肯泛泛同流。黛玉如出
水芙蓉,熙凤似神仙妃子,可谓是俗世中的一个绝美女子。同时体现出其有能力有魄力,女中大丈夫的一面。
(2)“泼皮破落户儿”
教师分析:此为市井口语,贾母以此来称呼阿凤,可见对其宠爱与欣赏。而且,具体细腻刻画了人物
外部特征,并且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透露出了她美艳的外表下,伶俐、外向而且喜欢炫耀的性格特征。
2. 语言描写
(1)“笑”
教师分析:王熙凤一出即笑,庸常笔法如何能及?作者此处另磨新墨,独处王熙凤一人,未写其形,先闻其声,所谓“绣
幡开遥见英雄俺”。
阿凤一至贾母方笑,这为后文所写的多少笑相关联!阿凤笑声进来,老太君打诨,虽是空口传声,却是补出一向晨昏起居,阿凤于太君处承欢应侯,一刻不可缺少之人。
(2)“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教师分析:而这第一笔,阿凤的三魂六魄已被拘定,后文使其活跳纸上,作者用笔,有如神助。
而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让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而这也是有意庇护凤姐。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
(3)“嫡亲的孙女!”
教师分析:此处是极淡之语,但是偏能投贾母之意。而且赞扬了三春,同时消除了黛玉的陌生感。 一箭三雕!
(4)“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行李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
教师分析:王熙凤身为贾府当家人,此番话说的可谓是三句话不离本行,面面俱到。但是却只是一股脑的询问,并没有
得到答复,可见其并不是真心的关怀黛玉,只是讨好贾母。在其见到黛玉时的一系列情感变化,反映出了她的内心世界。她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5)回王夫人话
24 页) 第 - 12 - 页 (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