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法调解原则: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有关条款规定接待学生家长,注意不要信口开河、随心所欲,掌握合法、合理、合情、有情操作的分寸。
(2)一次性解决原则:一个事故一次解决,不留尾巴,不搞分段解决,如家长不同意可提醒家长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事故处理结尾阶段的工作和注意事项
(1)起草《协议书》。《协议书》要写清协议双方的身份;学生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事发时间、地点、双方达成的协议、双方签名等内容。
(2)给付补偿金。数额小的可支付现金,数额较大的用现金支票支付。不论金额大小,家长均要出具收条或有关收据。
(3)理赔。需提供下列材料:
a、《协议书》复印件;
b、病历及病例复印件;
c、医药费发票原件和复印件。
第六节校园防范非法侵入应急处理预案
第一条发生非法侵入的原因
不法人员入侵校内实施暴力、不法人员聚众冲击学校、抢劫事件以及其他各种原因的暴力侵害事件。
第二条预防措施
1、学校由符合条件的专职保安担任门卫,严格门卫登记、验证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
2、为防止非法侵入,学校围墙须是不易攀越或安装红外监控装置,严格值班监视制度。
3、对可能引发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并做好矛盾的化解工作。
4、积极组织师生进行防范暴力事件的演习,提高师生的防范和自救能力。
第三条处理程序
1、拨打“110”报警电话。
2、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送往当地医院抢救,并通知家长或家属。
3、立即报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
4、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校方要派应变能力强、口才较好的老师与歹徒周旋,尽力规劝其终止犯罪;同时学校要全力保护好现场或附近的其他学生,并迅速疏散至安全的地方。
5、保护现场,配合警方调查。
6、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持秩序。
7、险情排除后,立即报告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中心校还须同时报告当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处理好善后事宜。
第七节校园体育活动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因活动保护不当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轻则挫伤、擦伤、关节损伤、肌肉抽筋、拉伤,重则造成骨折、呼吸紊乱、严重休克甚至丧失生命。伤害事故一般发生在球类活动、体操、田径运动和游泳等运动项目中。为在体育活动中有效地预防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保护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特制订如下预案:
第一条引发事故的原因
1、对预防体育活动伤害事故认识不足;
2、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
3、运动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
4、运动量过大;
5、在身体机能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参加体育活动;
6、教学、训练和比赛的组织方法有缺点;
7、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
8、场地设备不安全等。
第二条预防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防范意识。中小学生好胜心强,经验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缺乏预防事故的意识,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宁失一球,勿伤一人”的思想。
2、完善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运动场地要保持平整,不应有坑洼、石块等,地面不宜太硬、打滑;球架、球门要定期检修;室内球场注意通风、采光。
3、教学和训练、竞赛活动必须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1)建立良好教学秩序、重视课前准备;教师、学生着装规范,必须穿着便于运动的服装上课。
(2)精密组织教学,加强纪律教育。体育教师必须经常反复地向学生进行遵守纪律、遵守常规、服从组织、遵守游戏规则等方面的教育。
(3)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相互保护的意识。
(4)体育教师应掌握特异体质的学生情况,掌握合理的运动量、注意区别对待。在运动量的掌握上,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生理反应,进行合理调整;教师对于病痛、体弱、伤残的学生要及时关心,安排他们免修、见习等。
4、重视准备活动、加强医务监督。教师应根据上课内容和气候情况决定准备活动的内容,严禁不做准备活动就进入体育活动,准备活动要充分、有针对性;学生应掌握自我医务监督的常识。
5、加强保护措施。严格裁判,禁止粗野动作,不使用错误的推、拉、撞等危险动作。
6、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第三条处理程序
1、在场人员(学生)发现险情后要及时报告在场老师、卫生室保健老师和班主任,紧急或情况复杂时还应及时报告学校领导;有关教师应立即到达现场,了解伤者情况,判断伤情,先行急救;遇到重伤的或不能判断伤情的,应及时送医院检查、急救或拨打“120”救护电话。
2、及时通知家长及其他监护人,以便作出救治决定,同时做好安慰工作。
3、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做好有关记录并保护现场,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处理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4、重大的伤害事故要及时上报教育局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
5、事故发生在课上或因学校设施原因造成伤害的,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6、前往医院探视,随时掌握伤者身体康复情况。
第八节学校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为有效预防学校实验室事故的发生,防止学校实验室事故事态的扩大,保障在实验室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师生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预案。
第一条可能引发实验室事故的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