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岩溶地质条件下桩基施工探讨
作者:马钰
来源:《科技与创新》2014年第02期
摘 要:桥梁桩基作为地下隐蔽工程,在喀斯特地貌的施工中,遇到溶洞是非常普遍的。施工中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漏浆、卡锤、埋锤和塌孔等事故的发生,使工程质量难以控制,不仅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还会威胁到通车后桥梁的运营安全。因而,在充分了解桥梁孔桩施工遇到的溶洞的基本形态、规模大小、岩层结构和洞内充填物形状等资料后,采取有效的防范和处理措施,可防止施工事故发生,有利于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关键词:桥梁桩基;溶洞;施工方案;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2-0065-03
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境内,管段内主要为喀斯特地貌,成因上表现为以岩溶作用为主导的溶蚀地貌系列,不良地质主要为灰岩和泥灰岩中的发育岩溶。如果在钻孔施工过程中发生漏浆、卡锤、埋锤和塌孔等事故,不仅会增加施工的难度,而且还会影响工程进度。针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种事故,总结对于溶洞的处理方法,对以后提高工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溶洞形态和特征
根据勘察报告和桩孔的超前钻探资料可知,黔东南地区为典型侵蚀地貌系列和以岩溶作用为主导的溶蚀地貌,地质条件复杂,溶沟、漏斗、水溶洞、落水洞、空溶洞和地下暗河发育,多层溶洞分布在不同地层。当钻孔桩需要穿越溶洞时,成孔难度大,混凝土浇筑过程无法控制,极易形成断桩,无法保证成桩和桩体的质量。特别是位于溶洞边缘位置的孔桩,穿过溶洞后基岩面成倾斜状,当倾斜角度较大时,孔桩施工中的钻机钻头或冲锤会单侧受力,沿倾斜岩面一侧滑移,容易造成偏孔或卡钻等现象的发生。同时,溶洞为空溶洞或水溶洞时常常与地下暗河相连,会出现漏水、漏浆的现象,造成附近水源污染。根据以上溶洞发育特征、分布、大小和填充情况分析,主要有填充型溶洞、无填充型溶洞、连通性好的溶洞和连通性差的溶洞这几类。
2 溶洞地段的施工方案和工艺 2.1 施工方案的选择
由于溶洞范围较大、厚度较深,当采用挖孔桩施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的措施就进行穿越,极易造成坍孔,还极易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并且挖孔桩作为落后的施工工艺,已经逐步被现场施工所淘汰,所以,挖孔的方案被否定。因此,在岩溶地区应先考虑采用冲击成孔的施工工艺。冲击成孔是在泥浆护壁条件下靠重锤下落重力冲击成孔,其特点是冲锤下落冲击力大,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