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内容
恩施高中2016届物理高考备考方案
2013级物理备课组
一、指导思想 1、整体备考
三轮复习必须层次分明、完整落实,尤其是第一轮复习不拖,必须为第二轮、第三轮复习争取主动!
2、团结协作
一是备课组集体办公,随时交流;二是集体备课精心准备、深入讨论;三是集体备课确定的任务要及时、主动、有创造性的完成;四是资源要共享。
3、务实苦干
一重落实,二重全面,三重有效。落实的要求是凡讲必练,凡练必改,凡改必讲;全面的要求是基础全扎实扫到、能力提升不回避、学生尖子层中间层都针对性解决问题;有效的要求是要关注学生接受与否、落实与否。
4、灵活创新
一是要熟悉新高考、掌握新动向;二是要思考有效落实的方式方法;三是加强校际间合作。备课组确定三点做法要落实,一是变式题、随堂训练题做纸上交改以加强落实,二是一周一测滚动训练(侧重基础、多炒现饭),重点班加做加餐训练,三是贯穿大一轮复习备考思想——一轮复习中穿插专题整合。
二、奋斗目标
1、高考目标
高考各项指标保证全州第一,其中物理学科均分比第二名必须超5—8分,并缩小与省内名校(如华师一附中、襄阳五中等)的差距。
2、教学目标
全面完整落实三轮复习备考,并使尖子层、中间层有突破性上升;高考前完成理科综合训练至少30套等。
3、教研目标
继承2012、2013、2014、2015届优秀备考教研成果的同时,创新2016届备考形式,必须有下一届复习值得保留和借鉴的教研资料,并将备考教研成果结集。
三、三轮复习 2015届高考物理总复习分三轮进行,各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时间安排和主要复习方式如下表所示: 复习目的 时间安排 复习方式 第一轮 夯实基础 2015年4月初——2016年1月底 逐章逐节对点复习 第二轮 提升能力 2016年2月中旬——2016年4月底 分六大版块综合复习 第三轮 训练考商 2016年5月初——2016年6月初 模拟训练和回归课本 在第三轮复习末期,考前10天,我们将根据形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安排同学们回归课本,看积累本和改错本,记背基本知识、方法、模型等。
(一)第一轮复习 1、指导思想
(1)做好学生引导
页脚内容
页眉内容
①开始第一轮复习前,制作“2016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轮复习学法指导”,让学生了解2016届高考物理总复习基本思路和处理好十个关系。
②使不同层次学生明确第一轮复习的方向:尖子层——基础不影响腾飞,切忌好高骛远;中间层——理解更准确、记忆更牢固,精益求精;差生——力争理解基本内容,感受物理其实好懂有趣,要坚持。
③拼命鼓励学生:讲明“显性进步”和“隐性进步”,算清基本分(平行班75分,重点班85分),而对老是三十几分的学生考上四十几分即给予充分肯定(全省均分一般也只四十几分)。
④引导学生讲究辛勤付出和坚持:“我绝不相信任何先天的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的若干品质而得到成功。”——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借物理学科加强学生意志品质教育。
(2)讲究教学教法
①精讲多练。教学过程中要反复抽查复查知识掌握情况,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消化和练习、巩固,每一章都必须实行双测,重点章节和板块实行多测。
②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建议教师们作业试卷收两次,以督促、检查学生的改错!教师要研究学生为什么老是一些常错点一错再错的问题,使教学更具针对性。较好的做法有“欣赏错误法”、易错点多练——纠错卷”等。
③加强学法指导。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学生、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随时做好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指导——比如看书看笔记的方法、审题方法、试卷改错方法、规范答题注意事项、作图方法、抓老师和同学的方法。
2、复习目标 夯实基础——知识、方法、能力、习惯、心态基础。
3、具体环节 第一轮复习以《三维设计》资料为依据,逐章逐节进行,每一章的复习基本按如下三个环节展开:
(1)每一章开始,由教师花5分钟左右时间剖析考纲和高考热点,安排复习任务和指导复习方法; (2)每一讲复习,按如下四个环节张开: 环节 操作主体 具体内容 课时 1 学生 看课本、笔记本,完成“课前基础 简要回顾”、“课2节课 堂释疑 一站突破”两部分。 2 教师 结合学生问题,补充讲解知识要点、疑难点。 1节课 3 学生和教师 学生完成本讲练习,教师改、评本讲练习。 2节课 4 学生 归纳本讲易错点、题型和方法,完成积累本。 课外 (3)每一章结束,师生花1节课进行重难点梳理,然后2节课考章节检测题,教师1节课点评试卷,学生1节课总结归纳,完成积累本。
4、任务计划 起止时间 章节 考试 中心发言人 活动 2 3月31日 3周 1、直线运动 黄启万、宋明瑰 2 4月22日 3周 2、相互作用 杨秀伦、邹彩云 2 5月17日 3周 3、牛顿运动定律 陈豪钦、朱亚中 6月15日 3周 4、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2 陈恩谱、朱刚明 7月26日 3周 5、功与机械能 黄启万、宋明瑰 3 9月5日 2周 6、静电场 杨秀伦、邹彩云 页脚内容
页眉内容
2 7、恒定电流 陈豪钦、朱亚中 2 8、磁场 陈恩谱、朱刚明 2 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陈恩谱、朱刚明 动 2 11月8日 2周 9、电磁感应 黄启万、宋明瑰 11月22日 2周 10、交变电流、传感器 2 杨秀伦、邹彩云 2 12月7日 1周 力电综合 陈豪钦、朱亚中 2 12月15日 3周 11、选修3-5 陈恩谱、朱刚明 1月7日 3周 小专题训练 黄启万、宋明瑰 5、一周一测与理科综合 (1)一周一测:一轮复习期间,每周一次周测(偏重基础),命题顺序按——1、黄启万、宋明瑰,2、杨秀伦、邹彩云,3、陈豪钦、朱亚中,4、陈恩谱、朱刚明——顺序轮流。
(2)理科综合:高三上开始,两周一次(?)周末理科综合训练。 (三)第二轮复习 1、指导思想
(1)精讲多练。每板块知识方法串讲时间限于两节课完成;每板块均完成至少两套训练题,训练题自行命制。
(2)落实研究成果。结合一轮复习研究成果,精心编制“板块总结”和“专项能力突破训练”,与资料同步穿插使用。
(3)计算题训练为核心,注重答题规范的训练。
2、目的和目标:知识成网、方法成套、能力成习惯。 3、具体环节
第二轮复习以《步步高》(初定)为依据分6个板块组织复习,进行每周一套理综选择题训练和一套理科综合题训练,同时同步穿插自编资料“板块总结”和“专项能力突破训练”。每一板块复习分五步进行,如下表: 环节 操作主体 具体内容 课时安排 1 教师 解读考纲和板块知识结构,指导学法 0.5节课 2 学生 看做《步步高》基础部分及活页练习 2节课/讲 3 学生和教师 点评课时练习,归纳总结题型、易错点 1节课/讲 4 学生和教师 利用自编资料“板块总结”总结板块题型、方3节课 法 5 学生和教师 板块质量检测、纠错卷及讲评 3节课 4、任务计划 起止时间 板块 考试 板块负责人 3 2月15日 20节课 力和运动 杨秀伦、邹彩云 2 3月1日 15节课 功和能 陈豪钦、朱亚中 2 3月12日 15节课 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 陈恩谱、朱刚明 2 3月25日 15节课 电路和感应电路 黄启万、宋明瑰 2 4月10日 15节课 力学、电学实验 杨秀伦、邹彩云 2 4月20日 12节课 选修3-5 陈豪钦、朱亚中 (三)第三轮复习 1、指导思想 9月20日 3周 10月15日 2周 11月1日 1周 页脚内容
页眉内容
(1)吃透考纲,进一步研究考纲和近几年高考动向,对总体考向和具体考点进行科学预测。
(2)看透学生,利用考试、交流本、科代表汇总学习小组长问题等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实际知识掌握情况和心理状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2、目的和目标
针对训练、返璞归真,以期达到知识方法牢固记忆、熟练应用;明确高考方向和熟练掌握应试技巧,有良好的应试心态和十足的应试信心。
3、任务计划 以《步步高》(初定)为依据,展开本轮复习。 时段 任务 细节 课时 总课时 2 4月洞察 选择题(一) 14节 28~5月高考选择题(二) 2 10日 32题 选择题(三) 2 计算题 2 实验题 利用连2 计算题(一) 堂进行 2 计算题(二) 2 图象问题 2 5月强化 强化训练1 12节 10~23 训练 强化训练2 2 日 6套 强化训练3 2 连堂穿2 强化训练4 插2周 2 强化训练5 时间完2 强化训练6 成 1 5月24考前1、力和运动 14节 日~ 10天2、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 1 6月6日 知识 3、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 回放 4、带电粒子在磁场、复合场中的运动 1 1 5、直流电路、感应电路和交流电路 1 6、电磁感应 穿插在1 7、选修3-5 第二项1 8、物理实验(一) 任务中1 9、物理实验(二) 进行 1 10、中学物理思想和方法 11、二级结论记背、物理积累本记背 4 四、补充说明
1、高考题、模拟题研究
为加强高三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三教师和学生必须加强高考研究和各地复习备考资料的研究。
(1)一周一测。可以将近五年的高考试题,按年份和专题纳入周测选题,让所有教师和学生感悟高考题。
(2)高考套题研究。从高三上开始,每个教师每个月都必须做1~2套完整的课改区高考试题。
页脚内容
页眉内容
(3)备考复习资料研究。在第二轮复习前,每个教师都必须做完2套高三复习备考资料,属于每个人都要做的是《三维设计》、《五年高考 三年模拟》。
2、加强记背落实
(1)每章复习结束时,周测卷就以本章基本知识、方法、题型的记背内容进行填空训练,并要求学生定期记背(每周日早上6:00——6:20物理记背,记背内容包括周测卷及积累本背面内容);
(2)大考、周测均向前滚动,周测卷提倡将易错题反复考。 3、分层针对性教学
不仅平行班要将学生分成三个等次,重点班也至少应分成两个等次,进而进行针对性指导要求,教学重点针对中间层,但要鼓励推动差生,督促关心优生,两头带中间,促进班级全面进步。
重点班应确定至少10个学生、平行班至少2个学生,作为尖子层,每次考试以95分作为基本分进行要求,并在每次考后及时约谈,同时在平时教学中就应随时关注这批学生的状态,以推动年级高分层的突破。
4、加强集体教研
(1)集体备课认真准备,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个人教研成果; (2)坚持听课评课活动,互相借鉴优秀做法;
(3)教科室集体备课活动要坚持,并积极参与发言,形成教科室整体备考的格局。
页脚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