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被动句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掌握被动句的特点,能准确识别和翻译被动句。
学习过程: 回归课本: (一)形式
1、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4、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6、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7、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9、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11、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举,被攻占。)
12、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举,被举荐。) 13、洎牧以谗诛。(《六国论》诛,被杀。) 14、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归纳总结:
有标志被动句、无标志被动句 (一)、用“于”“受……于……”表被动 (二)、用“见”“见……于……”表被动
(三)、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为”引出动作主动者) (四)、用“被”表被动
(五)无标志的被动句,即通过句中动词本身,在意念上形成被动,有人称
- 1 -
为意念上的被动。这类被动句要根据语境,揣摸从上下文意做出判定。
巩固练习:
1、不拘于时,学于余。(第一个“于”)(《师说》) 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3、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4、使不辱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5、渐见愁煎迫。(《孔雀东南飞》) 6、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7、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同上》)
8、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9、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10、既自以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
1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12、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陈涉世家》)
1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苏武牧羊》) 1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15、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
16、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被举荐。) 17、盖王文王拘而演周易。(《报任安书》拘,被拘禁。) 18、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廉颇蔺相如列传》诛,被杀。) 19、武留匈奴凡十九岁。(《苏武传》留,被扣留。) 20、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任,被任用。) 21、大臣无罪夷恶灭者数十家。(《苏武传》夷灭,被杀完。)
文段训练:
一、翻译划线的句子
(一)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三国志等哀王冲传》 - 2 -
【注释】太祖:指曹操;首罪:自首请罪;冲:指曹冲;自归:自首
【翻译】
曹操的马鞍放在库房里,被老鼠咬了个洞,看守库房的守卫很害怕以为自己一定会死,(他们)打算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自首请罪。心里仍担忧这样不能免受惩罚。曹冲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再)去自首。”曹冲于是用刀刺穿(自己的)单衣,弄得像是被老鼠咬坏的一样,假装很不开心,脸上显出忧愁的神色。曹操问他为什么,曹冲对他说:“一般人都认为被老鼠咬了衣服,对衣服主人不吉利,今天我的衣服被咬坏了,因此心里很难过。”曹操说:“这都是瞎说的,不用为这件事苦恼。”一会儿,看守库房的小厮来报告马鞍被老鼠咬的事,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坏,何况马鞍是悬在梁柱上呢?”没有追究这件事。
(二)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恩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2008年安徽高考文言文节选)
韩休直率、方正,不致力于官位的提升,当上了宰相后,天下一致称颂十分合适。万年尉李美玉有罪,皇帝将要把他流放到岭南。韩休说:“尉是小官,犯的不是大的罪恶。如今朝廷有大奸,请允许先治理。金吾大将军程伯献倚仗您的恩宠,贪污受贿,住宅、车马超越法度,我请求先处置程伯献,然后处置李美玉。”皇帝不允许,韩休坚持争辩说:“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就不能接受诏令。”皇帝不能使韩休改变。韩休坚决、正直大致如此。
二、找出下面文段中的被动句并翻译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说赵王曰:“臣窃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并力为一,西面而攻秦,秦必破矣。今见破于秦,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选自《战国策》)
- 3 -
翻译: 苏秦从燕国到赵国,开始用联合六国抗衡秦国的策略,他游说赵肃侯说:“我私下拿天下地图察看,诸侯的土地相当于秦国的五倍,诸侯的兵力相当于秦国的十倍。假如六国能够团结一致,合力西去攻打秦国,秦国必定灭亡。现在各国将要被秦国灭亡,却面朝西方共同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灭掉别国或被别国灭掉,让别国臣服或臣服于别国,两者绝不能相提并论。”
-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