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侵犯行为的概念 类型及其理论
概念 :一个个体向另一个个体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对方造成社会标定的有害行为 类型
班杜拉划分的类型 1) 亲社会侵犯行为 2) 反社会侵犯行为
3) 中性侵犯行为(社会许可范围内) 巴斯划分的类型
八种 身体 积极 直接 语言 消极 间接 侵犯行为理论 1. 本能主义理论
1)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 洛伦兹
2) 理论观点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认为侵犯是死本能的体现,洛伦兹的习性学观
点认为侵犯是从动物研究中推演而来,认为侵犯时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生的本能的体现
2. 挫折侵犯理论
1) 代表人物 多拉德 米勒
2) 理论观点 挫折导致了侵犯行为 3. 社会学习理论
1) 代表人物 班杜拉
2) 理论观点 侵犯可以通过强化来培养,侵犯也可以通过观察来学习而获得
15 利他行为 与马庆强的理他行为观点
利他行为 :个体所作为的对他人或者社会能带来积极的影响的自愿的行为 马庆强7个利他行为的水平 1) 自我中心
2) 互惠的利他行为
3) 首属群体 亲密 血缘 朋友 一般认识 弱势群体 陌生人 4) 规范行为的理他 与社会角色有关 5) 自我牺牲的理他
6) 自然主义的自我牺牲 为了国家组织 并扩展到大自然 7) 圣人式利他行为 在(6)的基础上不求回报
16 一般情境下的利他行为概念及其模式
概念 在无生命危险 无财产损失的情境下,个体所作为对他人对社会能带来积极的影响 模式
知觉————损失与报酬————责任归因————决策————行动
17 特殊情境下的利他行为概念及模式
概念 在有生命危险有财产损失的情景下,个体所作为对他人对社会能带来积极的影响 4个实验
1) 房间冒烟实验 在等待室中释放无害的单很恐怖的白色烟雾
一个被试 75%报告
三个互不相识的被试 38%报告 三个被试中有两个假被试 10%报告
2) 受伤妇女实验 被试做实验时有女实验者受伤 一个被试 70%帮助
与一个朋友在一起做实验 70%帮助 与陌生人在一起做实验 40%帮助 与一个表现消极的同伴一起 7%帮助
3)窃贼实验 小偷去偷抽屉中的钱,并且得手 被试看到 与小偷单独在房间 50%报告 有旁观者在场 25报告
4)癫痫发作实验 隔壁房间有人癫痫发作 被试与不幸者两人 100%报告
被试 不幸者 与其他一人 85%报告 被试 不幸者 其他四人 65%报告
三, 评述题 20分*2=40分 1. 社会交换理论
1) 含义 社会交换是美国科学家霍曼斯提出的。其中提到社会互动。认为社会互动是
物质和非物质交换的过程,物质是非物质交换的载体和基础。 2) 交换资源 爱情 地位 服务 商品 金钱 信息
图
3) 五个重要命题
1. 成功 个人的某种行为获得相应的奖赏,个体会重复这种行为,奖赏越多,这种行
为重复的频率越大
2. 刺激 相同刺激能引起个体相似的行为
3. 价值 某种刺激对个体有很重要的价值,那么个体会采取相同的行为
4. 剥削满足 某种刺激对个体有价值,重复刺激后价值会变小,那么个体将停止这种
行为
5. 侵犯赞同 当个体的某种行为应得到奖赏却没有得到奖赏,甚至是惩罚时,个体会
产生愤怒情绪甚至是攻击行为,反之,应惩罚行为被奖赏,个体会产生愉悦情绪。 4) 评价
2. 伯恩的PAC人格理论(又叫交流分析理论,互动分析理论)
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即父母状态,成人状态,儿童状态。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这三者是构成人类多重天性的三部分 人格结构
1) P态,即父母态,地位高 领导方式专制 理性果断 命令语气 2) A态,即成人态,地位平等 领导方式民主,理性思维 商量语气 3) C态,即儿童态,地位低 领导放任 非理性思维 请求语气 人格类型
1) 我不好你好 自卑 小孩 童年性格 2) 我不好你也不好 变态人格 少年
3) 我好你不好 肯定自己否定别人 青年人格 有自信 有自我意识 4) 我好你也好 成年人格 健康人格 评价
3. 米勒的文化理论
三种形式的文化
1) 前塑文化:晚辈向长辈学习 2) 并塑文化:同辈之间学习 3) 晚塑文化:长辈向晚辈学习 三者的区别
前塑文化 并塑文化 晚塑文化 地区 从事行业 行为方式 本位主义 评价
四, 开放题 1* 20分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理论体系 技术等方面 1. 社会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2.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属性
3. 社会心理学是否科学
内陆 农业 求同 个体本位 沿海 工业 求异 社会本位 无限制 信息 二者统一 二者统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