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首辅”,明中期后,内阁大学士成为实际宰相,称之为辅臣,首席大学士称作首辅。 C.“削籍”,朝廷对官员的处罚方式,官员登记在册,因获罪从官名册中除名即为削籍。 D.“出阁”,古时称公主出嫁为“出阁”,后泛指女子出嫁;皇子大婚,亦作“出阁”。 ※【答案讲评】D (“皇子大婚,亦作‘出阁’”错,应为“皇子出就封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春为人正直,屡次替人讼冤。他为楚宗人等申辩冤屈,既而言辞恳切尽理地请求释放故宗家属;他还曾先后上书请求释放满朝荐、王邦才、卞孔时。
B.子春人格独立,绝不屈从权贵。他多次检举太仆少卿徐兆魁为人狠毒、陷害忠良;他断然拒绝魏忠贤同党门克新的拉拢,据理力争,使得对方削籍而归。
C.子春敢于直谏,指出皇帝弊端。他多次上书力争,反对皇帝把湖广大片土地赐给福王作庄田;他上书直言方从哲并非救正之人,皇帝任命其为首辅不妥。
D.子春忠于职守,在职多有作为。他任南京户部尚书时,上书提议有关皇太子的事项,分项陈述守战的策略。分析击溃叛军的必备条件,均被皇帝采纳并施行。
※【答案讲评】B (“断然拒绝魏忠贤同党门克新的拉拢,据理力争”原文无据;“使得对方削籍而归”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不忍皇上听小人之谋,名出汉桓、唐德下,为我明基祸之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哲疏辨乞去。帝慰留,而责春妄言渎奏,出为福建右参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1)我不忍心看到皇上听信奸邪小人的主意,名声在汉桓帝、唐德宗之下,成为我大明朝肇祸(滋生祸根)的君主。(关键点:听,听信;谋,主意;出……下,名声在……之下;基祸,滋生祸根。)
(2)方从哲上书辩解并请求辞职,皇上对方从哲劝慰挽留,而责怪子春随意乱说轻率上奏,将其外放担任福建右参议。(关键点:乞去,请求辞职;慰留,劝慰挽留;渎奏,轻率上奏;出,外放。)
附:参考译文
子春,字若木,于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先后担任高阳、献二县知县,被授予御史一职。太仆少卿徐兆魁攻击李三才,于是大肆诋毁顾宪成。子春多次上奏揭发他阴险。出任湖广巡按,请求朝廷给予礼部侍郎郭正域及光禄少卿顾宪成隆正的丧礼。楚宗人因为攻击伪造王事,
- 5 -
被禁锢在高墙里的人很多,(子春)替他们诉冤,不久又请求释放以前的宗人家属,语气很恳切。咸宁知县满朝荐被关了很久,子春上奏请求释放他,于是请求一并释放王邦才、卞孔时。又再次上疏弹劾守备中官杜茂,并且详细陈诉采矿和征税的危害,说:“我不忍心看到皇上听信奸邪小人的主意,名声在汉桓帝、唐德宗之下,成为我大明朝肇祸(滋生祸根)的君主。”皇帝把湖广一带的土地作为福王的庄田。子春多次上疏力争,皇帝下旨严厉责备(他)。叶向高辞职离开,方从哲担任首辅。子春上疏反对说:“现在天下的人才在朝廷的不多,而在民间的多,物资财物却民间少,朝廷多。方从哲不能匡正这一现象,而福王却万事委曲顺从。我曾经叹惜皇上有尧、舜那样的资质,但缺乏辅佐之人。只得到王家屏、沈鲤,却又都不信任重用。其余大多是庸俗丑恶鄙陋之人,或阴险狡诈之徒,没想到到了方从哲时,风气更加败坏。我听说方从哲经常向人说,就说内相之意,是甘心做万安、焦芳,曾赵志皋那样的人,连沈一贯都不如他呀。”方从哲上奏辩解并请求辞职。皇上对方从哲劝慰挽留,而责怪子春随意乱说轻率上奏,将其外放担任福建右参议。不久回家为父守丧。天启初年,复职。担任尚宝少卿,又升任光禄卿。五年,魏忠贤党羽门克弹劾子春倚仗东林党人,父写儿子转述,(子春)被罢职回家。
崇祯九年,召回朝担任通政使,升任户部右侍郎,后担任尚书,全面负责仓场、条行厘弊等十件事,因为过于劳累请求休假,不久,担任南京户部尚书。上疏请皇太子出阁,(皇帝)听从了他。多次上疏请求病退,(皇帝)不准。九年,逐条上奏战守之策,并且讨论如何击败反贼。皇帝听从并实施。十一年,黄道周、刘同升等上奏杨嗣昌未按时守丧,(杨嗣昌)被贬谪。范景文等上疏挽救,子春联名上奏。第二年正月,范景文被罢官,没处理子春。子春担任御史,很有名声。直到当大官,一直遵守职分,无过错。恰逢上疏请求改折漕粮,触犯(皇帝)旨意,罢职回家。这一年去世了。
- 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