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新形势,充分挖掘和利用黄梅港小池港区的岸线资源,拟在九江长江大桥下游900m处的北岸新建3000吨级江海货轮的泊位2座,其中1座泊位兼顾集装箱,后方陆域为小池镇代营村。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要求,现予以第二次公示,如对本工程建设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于10日内向我们反映。 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黄梅县交通局
地址:湖北省黄梅县西街165号 邮编:435500 联系人: 聂时新 联系电话:0713-3321526
评价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555号 邮 编:430071 项目负责人:吴海燕 联系电话:027-87317492 传 真:027-87811626
E-mail:jeyhbs@163.com ,jeyhbs@sina.com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00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附件:黄梅港小池港区综合码头工程环评报告简写本
国环评证甲字第2603号
黄梅港小池港区综合码头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写本)
建设单位: 评价单位:
黄 梅 县 交 通 局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八年十一月
1.0总 论
1.1评价目的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受黄梅县交通局的委托,承担黄梅港小池港区综合码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本评价将从保护环境、严格控制污染的角度出发,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科学的论证。拟在对工程区域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工程污染分析和数值计算等方法,预测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污染和减缓影响的可行措施,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指导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和工程施工及营运期环境管理,使工程建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⑴ 小池港区综合码头的建设,是增加小池港区通过能力、改善黄梅港运输结构的需要。
黄梅港的现有码头,多数是由沿河村组、镇办企业、个人投资兴建的,码头结构以斜坡式、浮式和自然岸坡为主。前方吊机等主要作业机械大多采用二手设备或拼凑而成,相对简陋,起吊能力大多在3吨以内。多数码头没有形成完整的输送链,港区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依据2007年编制的《黄梅县港口总体规划》,
目前港口核定通过能力只有222万吨。而根据运量预测,2015年前后,黄梅港的吞吐量将达到438万吨,码头泊位的更新改造迫在眉睫。
小池港区是黄梅港的中心港区,也是黄梅港对外水运的窗口。小池港区件杂综合码头的建设,是适应黄梅港运输发展,提高通过能力的需要。同时也填补了黄梅港不能运输较重货物、集装箱的空白,改善了港口的装卸运输结构。
⑵ 小池港区综合码头的建设,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
黄梅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改革开放后,之所以赢得了经济的较快发展,主要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的结果。黄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仍然要以招商引资为主线。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投资环境的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投资商往往把原材料和产品有无便捷的运输条件作为是否投资的基本条件之一。黄梅县因居长江之滨而具有良好的水运条件,小池港区综合码头的建设,对进一步改善黄梅县的投资环境,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⑶ 小池港区件杂综合码头的建设,是呼应和服务武汉城市圈建设,服务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推出了促进“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举措,湖北省和武汉市于2004年提出了武汉城市圈的建设规划,旨在通过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良性互动,促进经济共同发展,并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全省经济全面发展。
在武汉城市圈建设规划中,黄冈市是鄂东北地区重要的一极。黄梅县与圈内主要城市比邻而居。城市间的良性互动,首先是以发达、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为基础的。小池港区综合码头的建设,将加强黄梅港与城市圈内港口的良性互动,更好地呼应和服务武汉城市圈建设和“中部崛起”的发展进程,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在2008年视察黄梅县时就指出“作为湖北省的东大门,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黄梅港有必要建设一座规规大、起点高的现代化码头”。
⑷ 小池港区综合码头的建设,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占地少、能源消耗低等特点,逐渐被人们认识为一种绿色环保产业。小池港区件杂综合码头的建设,直接服务于黄梅县经济和长江的水运发展,对降低腹地货运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少占土地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长远的意义。
综上所述,黄梅港小池港区综合码头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 3评价范围
⑴ 水环境:拟建码头工程上游端线以上2km至下游端线以下2km,共4.23km长江河段水域;溢油事故风险评价范围扩大至下游端线以下12km(见图1.5-1)。
⑵ 环境空气:拟建码头上游端线以上500m至拟建码头下游端线以下500m,总长约1230m,港区陆域纵深800m,约1.0km2陆域范围(见图1.5-2)。 ⑶ 声环境:同环境空气评价范围。
疏港大道由黄梅县小池镇政府统一安排筹建,不在本工程设计及评价范围内。 ⑷ 生态环境:水域同水环境评价范围,陆域同声环境评价范围。
1.4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的评价等级划分原则,以及工程污染分析结果,各环境要素单项评价等级划分:
⑴ 环境空气:三级(依据HJ/T2.2-93,排放量Pi<2.5×108); ⑵ 水环境:三级(依据HJ/T2.3-93,污水排放量<1000m3/d);
⑶ 声环境:三级(依据HJ/T2.4-1995,项目建成后噪声等效声级增高<3dB(A));
⑷ 生态环境:三级(依据HJ/T19-1997,影响范围20~50km2,生物减少<50%,物种多样性减少<50%); ⑸ 风险评价:二级(依据HJ/T169-2004,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非重大危险源)。
1.5 环境保护目标
⑴ 环境空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空气、声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5-1。
表1.5-1 环境空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环境保护目标 规 模 现有居民约100户,约400人(多为2层代营村1~2组 砖混结构房屋) 现有居民约50户,约200人(多为2层代营村农科所组 砖混结构房屋)
⑵ 水环境保护目标
距港区西东侧港界约50m 工程拆迁,距港界西北侧最近距离约20m 与工程最近距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