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功能固着及其问题情景的设计标准
功能固着——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某种事物的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设计标准:
①问题的成功解决必须涉及某一事物的特殊性用途,这些特殊用途是被试很难考虑到的,或很难立即想到的 ②必须诱发被试的习惯性思维 ③注意问题的难度
6.典型问题(盒子问题&绳子问题) 1.绳子问题
①钳子作为摆锤的功能
②能诱发被试的习惯性思维,钳子没有直接系在绳子上 ③难度适宜,具有可解性 2.盒子问题
①盒子座为蜡烛平台的功能
②诱发被试将盒子作为容器的习惯性思维 ③难度适宜,具有可解性 7.推理的启发式策略
1.代表性启发法——越有代表性的,被判断为越常出现 例:P516
2.可得性启发法——容易知觉到或回想起的常被判定为更可能出现
例:字母K在英文单词里时常出现在第一个字母还是第三个字母?
3.调整启发法——以最初的信息为参照来调整对事件的估计
例:问题一 8*7*6*5*4*3*2*1=? 问题二 1*2*3*4*5*6*7*8=?
8.决策①期望效用理论(完全理性)②前景理论(有限理性)——回避损失&参照效应&捐赠效应 第十章 情绪
1.情绪的产生实验(沙赫特实验) 背景:(三大因素)
1.生理反应 ①刺激→生理反应→情绪 . ②丘脑 2.认知评价(关键作用) 3.适应环境 实验过程:
①被试:三组大学生 ②实验材料:肾上腺素
③目的:研究情绪与生理反应、认知评价、适应环境的关系 2.先天获得试验(哈洛的依恋试验) 背景:
1.先天论:母婴关系&依恋经验→爱的能力&与他人交往 2.行为主义:爱是生理需要的副产品 实验过程: ①被试:恒河猴
②目的:证明爱是先天的
3.后天习得实验
1.小艾尔伯特的恐惧习得实验(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 实验思路:如果建立起被试对原本不恐惧的事物和恐惧情绪之间的条件反射,那么就能使原本中性的事物变得能够引发恐惧情绪,也就是“学会”了恐惧。 习得性失助——
2. 3组狗 ①束缚(抑郁的环境) 可逃脱 不可逃脱 ②无束缚(非抑郁环境)
和狗一样,当一个人努力去控制某一事件,却屡遭失败,他就会停止此类尝试
3.疗养院老人 实验组:可控制、自愿 控制组:不可控制、无自主权 结果:问卷&行为测量
人类的情绪可以经由对生活事件的控制力而产生,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4.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情绪与认知交互影响的表现) ——当任务相当复杂时,较低的激动水平较为适宜:当任务比较简单时,较高的激动水平更为有效。 5.情绪的测量指标 1.主观体验 2.面部表情 3.生理指标 6.形容词核对表
——先选用一系列描述情绪的形容词,如“镇静的”、“神经质的”、“害怕的”、“忧郁的”等,然后把这些形容词列为核对表
①心境形容词核对表 ②情绪—心境测查量表 7.维量等级量表的四个维度 1.愉快维2.紧张维3.冲动维4.确信维
维量等级量表包括情绪体验、认知和行为三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由四个维量组成,对每个维量作五级记分。 8.分化情绪量表——测量特定情绪情境下个体情绪中的分化成分
包括十种基本情绪,每个情绪有三个描述它的形容词,共30个形容词。 9.情绪测量的生理指标
1.脑电波——同情绪状态有极为密切的联系
2.生化指标——当人处在不同情绪状态下时,其生化系统、中枢神经介质的变化也各不相同,因此神经化学物质的分泌量或排出量的变化可作为情绪研究的客观指标。 10.情绪的研究方法
1.刺激—反应法(静态)——认为情绪是联系刺激和反应间的中间环节
①条件性情绪技术②双跑道程序
2.情绪诱导法(静态)——探讨情绪和其他心理变量间的共变关系
3.时间抽样技术(动态)——也叫时间抽样日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