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2015年版本)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23:27: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通过对几首对歌的对比聆听,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猜调》,了解其风格特点 2、能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歌曲 四、教具准备

课件、云南服饰、猜调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幻灯片1) 师生问好 二、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台湾民歌《摇船调》那么今天刘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进我国的西南边陲,去感受一下那里的音乐文化。(播放幻灯片2,点击左下角的声音)

(在慢速度猜调的音乐背景下,简要介绍云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师: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云南,那是一个山美水美的地方,是一个神仙都向往的彩云之地。在去年校运会的时候,我们学校舞蹈队的同学表演的孔雀舞就出自云南。我们现在听的这首歌,就是云南地区一个非常著名的歌曲,我们用心的听听,听完后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三、欣赏《猜调》 1、初听《猜调》

师:听完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呀? 速度越来越快了——真棒

那么你们觉得唱这首歌的人的情绪是怎样的? 欢快,开心——非常好 师:真是首有趣的歌曲。 2、复听《猜调》

师:那我们一起带着欢快的情绪听老师演唱一遍,听听这首歌曲到底都说了什么?(听老师唱)(点击第二张幻灯片右下角的声音) 谁听出来了?举手来告诉老师

师:听的真仔细,我们一起翻开书本第16页,看看同学们都说对了没有? 老师请一个同学来把歌词念一遍。(填歌词,念歌词,解释云南特色语言“称水为海”,街念该。)

21

刚才,我们听了2段的歌词,老师把第三段的歌词留给大家,你们也来猜一个吧。(播放幻灯片3填歌词)

我们刚才经过了念歌词,填歌词,那么哪个同学能告诉老师 这首歌曲的第一段都是什么呀?问句

第二段呢?答句。那么这种形式我们称它为??? 生:问答歌(对歌) 师:你们太棒了。 1)找特点

师:刚才我们说了,这是首很有趣的问答歌,下面我们再听一遍,找出你们觉得最有趣、最有特点的句子。(播放幻灯片4) 2)说特点

(学生说一个特点,就把准备好的对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

????????开头“小乖乖??”,声音高,带有呼唤性,吸引对方的注意 ????????问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快,因为想考倒对方

????????回答问题的时候也越来越快,表现自己思维敏捷,没有被人考倒 ????????结束句衬词,具有地方特色,装饰音的加入,表现了对歌者得意的表情 ????????“我们说给你们猜”中“说”的下滑音

(做好板书——“小乖乖”、越问越快、答得也快、结尾下滑音、“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跟进解释)

(学生回答不全面时说)师:同学们都找出了自己觉得有趣的句子,老师刚才也找到了老师觉得有趣的句子,老师觉得??有趣,你们发现了吗? 3)试着演唱歌曲唱出歌曲的特点 (播放幻灯片5,特点)

师:老师把同学们和老师找出的特点总结了下,这么多有趣的特点,大家试着唱一唱好吗?(唱的时候注意提示和末尾的装饰音。) 老师弹琴,学生唱

3、用几种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猜调》 (播放幻灯片6,谱)

师:我们都知道,这首歌曲是一问一答,问答歌的形式,那么同学们想想,这样的问答歌我们可以用什么演唱形式来表现呢? 生:对唱

师:对唱?恩,这方式不错,那谁来问谁来答呢?(学生举手) 师:那刘老师提个建议,男生先问,女生回答好吗?

22

(跟琴演唱第一段对唱形式)

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那自问自答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我们也来试一试吧。 生齐唱

师:同学们刚才分段用2种形式演绎了猜调,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其他学校的小朋友的表演唱,我们看看,他们都用了什么形式? (听合唱版本,播放幻灯片8)

师:你们跟他们想到一块了是吗?

《猜调》是儿童的猜迷歌,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这首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幽默诙谐的云南童谣以“绕口令”式的节奏表现了孩子们问答对歌的活动情趣。

4、欣赏不同版本的《猜调》

师:通过刚才的聆听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歌曲猜调都很熟悉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听2段用树叶、古筝演奏的猜调,相信又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播放9) 师:听了这些,你们一定对这首歌曲的了解是不是更深一层了呢。 四、拓展

师:其实对歌的演唱形式在民歌中是经常能听到的,这种形式也广泛的应用到了我国的戏曲作品、影视作品中,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优秀的歌曲片段,去领略另一种独特的味道吧。(播放10)

聆听不同地方的对歌:《对花》、《打猪草》、《刘三姐片段》等,扩大学生对对歌形式的了解。 五、师总结

欢乐的音乐课很快就结束了,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并学习了云南民歌《猜调》,还欣赏了许多不同地区的对歌,相信你们对对歌这种的演唱形式已经十分熟悉了,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用心收集,也去找找我们身边的对歌。 六、下课 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教《猜调》这一课时,就想到学生平时喜欢做的游戏:猜谜,和我们要学的课的内容相关,于是我设计“猜谜歌会”这样的活动形式引入对歌曲的学习,用参加猜谜歌会要相互拉歌,你说我答的形式让学生快速的说出谜面、谜底,轻松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而整个教学环节也都是紧扣《猜调》这个主题而进行“猜谜歌会”的活动。引导学生在一种竞争、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学得轻松有

23

趣。引情激趣,寓教于乐。

本课的拓展部分我设计了创编练习来深化情感体验,巩固新课又锻炼了知识技能的迁移。在本课教学的巩固新授过程中,我设计“猜谜对歌比赛”这样的活动即让学生根据刚学的歌曲旋律、填上自编的谜语唱谜面,再由另外的学生用同样的旋律来回答谜底,充分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对音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在课堂上还要注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引情激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自主学习、主动探求、合作交往,学会学习的能力。注意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木偶的步态舞》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审美活动。“对于低年级学生,从听觉、视觉、视唱、律动、伴奏等多种感官、多种形式全面欣赏、感受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学会聆听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最终培养出具备‘音乐的耳朵’的人,”是本节课的指导思想。 理论依据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依据《音乐学科教育学》中曹里先生的教学理念:“调动多种感官进行音乐欣赏活动”进行设计。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美的同时,发展学习能力,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人音版第六册第二课《美妙童音》,这一单元的四首音乐作品,都是围绕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展开的学习。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在1910年为他的爱女创作了一套共六首题名为《儿童

24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2015年版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c6m17mstl1h1yk7prrj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