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创新方案](新课标)2017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下限时集训5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3:56:2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下限时集训5

(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6·江西新余一中联考)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小苏打 B.同素异形体:活性炭、C60、C80、金刚石 C.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葡萄糖 D.混合物:漂白粉、纯净矿泉水、盐酸、石灰石 2.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现象 B.变化时释放出能量

C.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D.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增加了

3.自来水厂常采取多种方法并用的方式进行水质处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加活性炭可吸附水中小颗粒,该净化水质的方法属于物理方法 B.加臭氧对水进行消毒,利用了臭氧的氧化性

C.用细菌与酶的扩充法去除水中的氨氮的方法属于生物法 D.用聚合硫酸铁作为净水剂,该处理过程中仅发生了化学变化 4.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中,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氯水、水银 ②化合物:CaCl2、NaOH、HCl、HD ③电解质:明矾、生石膏、冰醋酸、氯化银 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④

5.(2016·芜湖一中联考)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都属于胶体 B.Na2O、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C.氯水、次氯酸都属于弱电解质 D.葡萄糖、油脂都不属于有机高分子

6.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反应,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

1

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 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 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

D.向品红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7.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与D互称同位素

B.H→D通过化学变化不能实现 C.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 D.H2O与D2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原因是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B.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胶体<浊液 C.光束通过胶体和浊液时都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溶液不能 D.胶体的分散质可以通过过滤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②具有固定熔沸点的物质 ③由相同种类和相同数目的原子组成的分子 ④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和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 ⑤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 ⑥只含有一种分子的物质

A.②③⑥ B.④⑤⑥ C.①④ D.②⑥

10.下列各组物质依次满足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图中箭头表示一步转化)( )

118

16

11

① ② ③ ④ a Si Al Cu Na b SiO2 AlCl3 CuO NaOH c H2SiO3 NaAlO2 Cu(OH)2 Na2CO3 d Na2SiO3 Al(OH)3 CuSO4 NaHCO3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2

11.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便可以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如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观过程。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表示氮原子,如图为气体转换的微

(1)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

(4)从微观的角度去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1)现有下列六种物质:SO2、SiO2、CaO、MgO、Fe2O3、Na2O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们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五种有明显的不同,请找出这种物质,并写出分类的依据(至少要写出两种分类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反应中有无离子参加,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Na2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反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从上述物质中分别找出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各写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请用简单的图示方法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

13.以下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某些物质与水反应情况进行分类的分类图。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按要求填空:

(1)上述第一级分类标准(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组中物质除了Cl2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D组中的氨水呈弱碱性,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其呈弱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Al

3+

A、B组的依据)是

制备Al(OH)3最好不选择D组中的NaOH溶液,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1 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微粒能使胶体微粒沉淀出来。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实验: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

4

-1

[创新方案](新课标)2017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下限时集训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cv319r5s07g2489hhv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