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2年在职研究生《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6:01: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的比例。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收入越高,人们生活越富裕。

21.从内涵上看,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以及国民收入人均水平的持续的提高。这是一个侧重于数量的、内涵较狭窄的概念。经济发展则是指包括经济增长在内的整个经济和社会由欠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的成长或转变过程,是一个既反映经济增长的数量、又强调经济社会进步质量的内涵较广的概念。

三、论述题(9个)

1.如何理解“经济人”?结合实际谈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经济人假设有何意义?

答:所谓经济人,就是追求自己目标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的人。包含三层意思:①经济人是具有最大化动机的人;②经济人是理性人;③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经济人假设的意义:①经济人的概念是微观经济学对微观个体的行为所具有的共性的一种归纳。②经济人是自利的,但不一定是自私的。③最大化不仅仅是经济人的行为动机,而且也是他的行为方式。

(其它内容请同学们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2.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试说明“看不见的手”对资源配臵的作用。 答:均衡价格是经过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及价格的波动而形成的。即均衡价格是市场上供求双方在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这是一个价格自发决定的过程,通过供求-价格相互作用机制使资源配臵达到最优状态。

①价格过高的情形。价格过高,会刺激生产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但是却会减少消费者的需求数量,这样就会导致该商品的需求数量少于供给数量,造成供过于求。供过于求会形成一种迫使市场价格下降的压力,进而促使生产者减少该商品的生产或供给,把供给规模降至均衡的水平。

②价格过低的情形。当一种商品的价格过低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而供给量则会减少,需求数量多于供给数量,造成供不应求。这样会形成提高价格的推力,抑制需求而刺激供给,使供求趋向于均衡点。

总之,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以及价格的波动,最终会使一种商品的价格确定在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水平上,在这个水平上,既没有供过于求,也没有供不应求,市场正好“出清”。所谓的均衡价格,就是能够使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保持平衡的价格。

“看不见的手”对资源配臵的作用:

①“看不见的手”即价值规律,也就是说商品的经济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价值规律通过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变化,改变供求关系,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供求关系的变化,又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由于价格与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调节资源的配臵,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实行优胜劣汰。所以,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就象一根指挥棒、一根鞭子、一个筛子一样发挥着它对商品经济的促进作用。

(其它内容请同学们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3.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 答: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

①连续消费单一商品时,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就是边际效用为0,即MU=0,此时,总效用达到最大。

5

②同时消费多种商品时,如果消费者购买n种商品,其达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就是:MU1/p1=MU2/p2=MU3/p3=…=MUn/pn=λ,这一均衡条件表示,消费者购买n种商品时,任何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最后一个单位的货币,无论购买任何一种商品,其边际效用都相等,即同等的购买力带来同等的满足程度,并且都等于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λ。

(其它内容请同学们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4.序数效用论认为如何实现消费者均衡?

答: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不能用基数来表示,而只能按照消费者的偏好作出排序。消费者无法准确说出自己获得了多少效用量,他只能按照自己的偏好对各种消费品排出一个优先选择的次序。序数效用论使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作为工具,来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实现条件,说明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即如何实现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就是把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差别的各个商品组合连接起来形成的一条曲线,在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种商品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都是相同的。预算约束线就是消费者既定的收入能够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曲线。预算约束线及其下方的区域是在当前收入水平下消费者能够达到的区域,预算约束线的上方是消费者不能达到的区域。无差异曲线有很多条,表示消费者可以作出各种水平的消费选择,消费者总是力求得到最大的效用,即力求得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但消费者的预算约束限制着消费选择范围,因此,预算约束线与多条无差异曲线相交,但只会与其中一条相切。预算约束线与多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E,消费者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所接受的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与他在客观上能够达到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相等,即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之比。因此,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E,就是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满足点。该切点所满足的条件,即边际替代率=价格比率,就是消费者的均衡条件,也就是消费者在既定的预算约束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其它内容请同学们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5.论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的确定。 答:生产要素最佳投入组合就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相切之点所表示的那种组合,它可以达到以最小的成本来生产出既定的产量,或者以既定的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量。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的确定。

①对最大化产量和最小化成本的追求。一是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将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组合在同一个平面坐标图上。如图教材P115图5-7。不同的投入组合形成不同的等成本线和不同的等产量曲线。每一条等成本线必定会与某一条等产量线相交于切点。当生产者的投入成本已既定时,生产者可以通过寻找与该等成本线相切的等产量线,确定切点,就可以确定既定成本约束下,能够带来最大产量的生产要素的组合。二是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将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组合在同一个平面坐标图上。如图教材P115图5-7。不同的投入组合形成不同的等成本线和不同的等产量曲线。每一条等成本线必定会与某一条等产量线相交于切点。当生产者的产量目标既定时,生产者可以通过寻找与该等产量线相切的等成本线,确定切点,就可以确定既定产量目标下,能够带来最大产量的生产要素的组合。

②确定最佳组合所要求的各个要素的投入数量及相应比例组合。从切点E向纵轴和横轴引直线。

(其它内容请同学们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6

6.什么是公共产品?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改进提供公共产品的效率。

答:公共产品是由政府提供的产品。政府是公共产品的生产部门。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一定强制性的特征。公共产品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两大类。

改进提供公共产品的效率,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①形成更为合理的公共产品决定程序和机制,降低公共产品的外在成本和决策成本,使纳税人降低负担,实现公共产品外部收益的最大化。

②使公共部门的权力分散化、分离化,如把社会保障的政策制定部门或权力与具体实施社会保障工作的部门或权力分离,形成政策制定与监督部门与实际管理运营部门的相互制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效防止“搭便车”和“寻租”现象。

③引入市场部门,即私人产品生产部门来从事公共产品的生产者或代理公共产品的供给。如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网络来发放社会保险金,就可以大大节约政府的人员、设施等方面的开支,有利于降低公共产品生产和供给的成本,提高效率。

④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展开竞争。如既可由政府供给,也可以由市场供给,可以允许私人部门进入,形成和推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竞争,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提高整个社会公共产品的效率。

⑤各个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也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因为这涉及到各个地方对人才、资本、对各种生产资源的吸引力问题。如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维护经济秩序和实施法律的有效性,基础设施、城市共用系统的完备程度等,地方政府竞争会促使这些方面状况的改善和效率的提高。

(其它内容请同学们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7.如何认识和借鉴凯恩斯理论?

答:凯思斯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代表,其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凯思斯理论主要包括:

①凯思斯全面否定萨伊定律,承认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存在,全面提出了政府干预主义的主张。

②凯思斯所提出和回答的根本问题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③凯思斯强调,宏观经济运行的均衡状态是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经济增长要实现充分就业上的均衡。

④凯思斯重新定义了充分就业的概念,即消除了非自愿失业的就业状态才是充分就业的状态;

⑤凯思斯理论的中心内容是有效需求理论,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消费决定于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消费倾向比较稳定,投资决定于利息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利息率决定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等。

⑥乘数理论和加速原理分别从投资影响收入和收入影响投资两个方面,考察论述了投资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变动的相关性,提出了乘数和加速数的概念,并分析了乘数作用和加速作用对整个宏观经济总量水平的影响。

(其它内容请同学们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8.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哪些?当这些目标出现矛盾时怎么办?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治理通货膨胀(可选择某个方面论述)?

答: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四个: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和国际

7

收支平衡。经济政策不是只考虑这些目标中的某一目标,而是要同时实现这些目标。经济政策就是为了同时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手段和措施。应该说,上述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就要求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或者确定重点政策目标,或者对目标进行协调。当我们不考虑对外贸易,且把问题的考虑限定在短期和静态条件时,则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就包括两个,即充分就业和价格水平稳定。围绕着这两个目标而提出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

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治理通货膨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①明确控制通货膨胀的首位目标,正确处理经济发展、改革推进和物价稳定三者之间之关系。

②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抑制投资与消费需求。

③实行适度扩大的货币政策,造就增加社会有效总供给的良好基础。 ④实行对工资、物价控制的收入分配政策。

⑤加大治理流通秩序的力度,适当扩大进口,利用国际市场平抑国内物价。 ⑥把需求管理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结合起来,治理结构型的通货膨胀。 (其它内容请同学们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9.联系实际论述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答: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①经济发展是指伴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指经济结构一定程度的改进与优化以及经济质量一定程度的改善。这是一个既反映经济增长的数量、又强调经济社会进步质量的内涵较广的概念。

②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潜在的GDP或国民产出的增加,或是当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时,就是实现了经济增长。这是一个侧重于数量的、内涵较狭窄的概念。

③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一般来说,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但是有经济增长并不一定有相应的经济发展。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使社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引发种种积重难返的矛盾和弊端,就会造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背离,即出现“无发展的增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获得了独立,西方经济学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主张返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单纯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尽快增长。这些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工业投资,都实行高积累和高举债的政策。但经过20年的实践,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仅没有赶上发达国家,反而差距更加拉大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又出现了农业萎缩、结构畸形、财政赤字、外债沉重、通货膨胀、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所谓的“无发展的增长”。

(其它内容请同学们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8

2012年在职研究生《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cwvh0aacq3bj0w6hwz9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