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的评估与行动干预:理论,伦理与法律
徐凯文
天津爆炸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
对消防队员应该接受长期的心理干预,需要本地化。 发生危机最焦虑的是哪些处理危机的人。
伦理原则:保密原则与危机干预的矛盾 “你要是告诉我爸妈我就死给你看。”
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共情与来访者建立关系。——菩萨心肠
但是,如果在危机干预的时候,为避免风险要采取——霹雳手段
大概三分之的危机干预之后需要进行专科治疗,治疗效果有限,至少保证生命安全。 但是咨询师没有权利把来访者送到精神病医院。 如何做?涉及法律问题。
危机干预的三阶段 (危机评估)
先评估危机有多严重,严重程度不同,采取的方法不同。 危机程度越高,需要动用越多的资源,尤其是人。 1.行动干预
目标——保证生命安全 2.心理干预 危机是机遇
危机发生的时候,是改变最有可能发生的时候。 如:天津事件会带来消防系统的变革
所以危机干预不能只看到危险,还要看到机遇。 3.心理治疗
大部分个案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心理治疗
心理危机的树理论
树根:家庭与依恋关系
如:一个动物恐惧的个案,可以追溯到他与父母的关系,处理好树根的问题,症状就会消失。
没有办法建立亲密关系的人,必然存在幼年时的家庭问题。
树干:社会支持、信仰、价值观
四大宗教都产生于乱世。宗教本来就是人类发展出来应对自己痛苦、创伤、死亡的方式。 如:对消防战士的心理干预:你对自己职业的看法,对自己职业的价值感,认同感,意义感,这些都可以成为心理资源
树叶:成就感、自我实现
对人来说最基本的需求还是亲密关系。财富可以支撑脆弱的自尊,但是不足以让我们幸福的生活,成就感也一样。
阳光、雨露:社会环境
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评估,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做干预。
举例北大女生室友矛盾的危机事件:打与自己关系最好的室友,因为父母离异,有强烈的被抛弃感,所以见到关系好的室友与他人吃饭会觉得愤怒。 大一时候就表现出危险性:剪室友衣服,涂红墨水扔掉 她在什么情况下情绪更不稳定??是什么点会引发她自杀?
资源:父母、朋友都没有。以前学习成绩好是她的资源,到了北大之后变得不优秀,之前支撑他19年的东西没有了,所以发生了危机。那么,有没有可能从学习这个方面作为资源做工作?你愿不愿意找一位学长辅导你学习?
大四再次出现危机:刺激性事件:周围的同学都拿到出国的offer,她没有拿到。 用浓硫酸的瓶子装里白醋,让室友不爽她就觉得很爽——边缘型人格障碍。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测验
1.自杀身亡的人中,很可能以前曾经尝试自杀。yes
如:一个坐地铁想在北京找个没人地方自杀的学生。入学新生测评属于高危,高中有过两次自杀经历。割脖和跳楼。休学一年考进北大有一次割腕。(割脖子以自杀为主,割腕以自残为主。)
抑郁症的自杀率是一般人的20.4倍。在曾经尝试过自杀的人中自杀致死比例更高,30多倍。如果造成他曾经尝试自杀的原因没有解决,那他更可能自杀,因为他已经尝试过自杀,突破对死亡的恐惧。
2.常常声称要自杀的人通常不会自杀。no
有的事情判断错了没关系,有的事情判断错了是要命的。 做危机干预常常是战胜自己的过程。
为回避对他人死亡的焦虑,有可能会以为对方不会自杀。
自杀分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