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基础训练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不逾矩( )诲女( )盍( )轻裘( )好之( )曲肱( )长戚戚( ) 二、通假字
1.可谓好学也已(通“________” __________)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词类活用
1.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有道而正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戒之在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一词多义
1.从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②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5.志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③沛公从百骑继见项王 ②博闻强志 ④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⑤笑问客从何处来 ④寻向所志,遂迷 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6.伐①愿无伐善,无施劳 2.敝①敝之而无憾 ②伐竹取道,下见小谭 ②敝帚自珍 ③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 ④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3.安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7.归①天下归仁焉 ②风雨不动安如山 ②后五年吴妻来归 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③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④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 ④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⑤沛公安在 ⑤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4.就①就有道而正焉 8.焉①就有道而正焉 ②然嬴欲就公子之名 ②且焉置土石 ③连辟公府不就 ③青麻头伏焉 五、文言句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 2.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_ 3.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________ 4.盍各言尔志________ 六、延伸拓展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
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孔子遂行。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①,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②,吾不知所以裁之③。”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长沮、桀溺耦而耕④,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⑤。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⑥?”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⑦,而谁以易之⑧?且与从辟人之士⑨,岂若从辟世之士哉⑩’”耰而不辍⑾。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曰⑿:“鸟兽不可与同群⒀。天下有道⒁,丘不与易也。”
①鲁城:鲁都的城墙。 ②斐然成章:指文章富有文采。 ③裁:剪裁。这里有教育的意思。④耦而耕:用耦耕的方法耕田。耦,古代耕作,两个人各执一耜(一种农具),配合并耕,这种耕作方法叫耦。 ⑤津:渡口。 ⑥执舆:手拉马缰绳。⑦悠悠:《论语》作“滔滔”。 ⑧ 以:与。 易:改变。⑨辟人之士:指孔子。 ⑩辟世之士:指隐士。⑾耰(yōu,优):农具名。这里作动词,用耰击碎土块,覆盖种子。 ⑿怃然:失望的样子。 ⒀这句的意思是说,我们不能做隐士隐居山林与鸟兽同处。⒁天下有道:指天下太平,走上轨道。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辇而见鲁城 辇:乘着辇车 B若必相鲁 相:辅佐 C子赣知孔子思归 归:归顺 D且与从辟人之士 从:跟从
2.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孔子为政(鲁)必霸 B.已葬,(康子)欲召仲尼 C.今又用之,(却)不能终 D.(若)即用,以孔子为招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孔子坚持儒家治世思想的一组是( )
①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②齐人闻而惧。 ③孔子遂行。 ④相鲁,必召仲尼。 ⑤归乎归乎! ⑥即用,以孔子为招。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季桓子对于曾经得罪孔子的事很后悔,他希望他的继承者季康子重新中用孔子,目的是壮大鲁国。 B康子没有遵循季桓子“必召仲尼”的遗训,舍孔子而改召冉求。
C孔子使子路问渡口在哪,子路将桀溺的话转告孔子,孔子听了很难过,认为桀溺的话很有道理。 D孔子问津这段故事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积极改变现状的人。虽然天下动荡不安,但孔子并不因此而灰心,他依然不知疲倦的寻求改变天下的出路。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这年秋天,季桓子病重乘着辇车望见鲁城,感慨地长叹一声说:“从前这个国家几乎兴旺了,因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没有兴旺起来。”回头又对他的嗣子季康子说:“我要是死了,你一定会接掌鲁国的政权佐国君;你佐国君之后,一定要召回孔子。”过了几天,季桓子死了,季康子继承了他的职位。丧事办完之后,想召回孔子。大夫公之鱼说:“从前我们的国君鲁定公曾经任用过他,没能有始有终,最后被诸侯耻笑。现在你再任用他,如果也不能善终,这会再次招来诸侯的耻笑。”季康子说:“那么召谁才好呢?”公之鱼说:“一定要召冉求。”于是就派人召回了冉求。冉求准备起身前往,孔子说:“这次鲁国召冉求回去,不会小用,该会重用他。”就在这一天,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那些弟子志向高远而行事疏阔,为文富有文采,我真不知从何下手来教育他们才好。”子贡知道孔子思念家乡想回去,在送冉求时,叮嘱过他“你要是被重用了,要想着把老师请回去”之类的话。。。。。。
在路上遇见长沮、桀溺两人并肩耕田,孔子以为他们是隐士,就叫子路前去打听渡口在什么地方。长沮说:“那个拉着马缰强的人是谁?”子路回答说:“是孔丘。”长沮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吧?”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了。”桀溺又问子路:“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天下到处都在动荡不安,而谁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况且你与跟着那逃避暴乱臣的人四处奔走,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躲避乱世的人呢?”说完,就继续不停地耕田。子路把此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失望地说:“我们不能居住在山林里与鸟兽同群,要是天下太平,我也用不着到处奔走想改变这个局面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