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018精编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9:36:1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9小结: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成语王国中的每个成语都是它奇妙的精灵。小朋友们课后一定要认真积累,丰富你的词汇量!

设计意图: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这是我们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教学思路与方法。因此,将快乐的游戏活动带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

三、和大人一起读

1过渡:同学们,做完了游戏,休息一会儿,我们来聊聊天,生活中,你知道谁和谁好吗?

2学生自由发言。如:我和妈妈好,哥哥和弟弟好。

3导入:除了人,你还知道谁和谁好吗?今天,我带来一首关于好朋友的儿歌,名字叫“谁和谁好”。

4同桌互相读,如果同桌朗读时遇到了困难,请你帮助他解决。 5检查朗读。 (1)指学生朗读。 (2)男女生比赛读。 (3)全班比赛读。

6导学:你知道谁和谁好吗?他们是怎么样好的?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7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藤和瓜好,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①导学:谁和谁好? ②学生汇报。

③导学:为什么“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④汇报交流。因为它们住在一起,离得近,天天在一起,所以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⑤相机指导朗读。

(2)蜜蜂和花好,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①导学:你还知道了谁和谁好?儿歌里还说到谁和花好? ②学生汇报。

③导学:蜜蜂做了什么?花又做了什么?

④汇报交流。花里面有花粉,蜜蜂每天都去采花粉,然后带回家酿成香甜的蜂蜜。 ⑤相机指导朗读。

(3)白云和风好,风往哪里刮,云往哪里跑。 ①导学:仔细看,还有谁和谁好? ②学生汇报。

③导学:风做了什么?云怎样做?

④汇报交流。风往哪里刮,云往哪里跑。 ⑤相机指导朗读。

(4)我和同学好,大家唱着歌,一起上学校。 ①导学:仔细看,还有谁和谁好? ②学生汇报。

③导学:小朋友之间又做了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④汇报交流。我和小朋友好,大家唱起歌,开心又快乐。 ⑤相机指导朗读。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儿歌。

9小结:原来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事物都是好朋友,事物之间是存在联系的。

10拓展:你还知道谁和谁好,仿照儿歌的形式说一说吧! 11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关联。通过交流,学生在智慧火花的碰撞中,激活了思维,展示了潜能。抓住机会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的旅途充满乐趣,也学会了很多的知识。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回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1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活动。因此,这篇课文围绕“以读悟情”设计教学,始终牢牢把握“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进而让学生体会到毛主席的美好品质。如揭示课文题目后,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题目,从读得正确到读出一定的语感;初次接触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进行“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在多次朗读后,让学生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话,开展竞赛,读出自己的理解;学完课文后,补充一定的阅读材料等。这些多角度、多形式的“读”使学生和文本展开了较有深度和广度的对话,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下载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给课文后面的生字组词;将这篇课文大声地朗读3遍,想想写了什么;读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毛主席是谁。(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听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2教师为学生做人物简介。(课件展示毛主席的照片,介绍毛主席的革命历程。) 这首歌曲是唱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敬爱的毛主席的。(出示毛主席画像)

人物简介:毛主席是一位杰出的领袖,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人们唱给他的歌更是不绝于耳。

3总结:是呀,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为中国的革命奉献了一生。他就像那红红的太阳,让人感到温暖,让人感到亲切。

4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瑞金城外的沙洲坝,看看那里的乡亲们是怎样怀念毛主席的,好吗?(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音乐是极具感染力的,以歌颂毛主席的歌曲直接导入,渲染情境,迁移情感。让学生充分感受毛主席的丰功伟绩,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也有利于情感目标的达成。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读题质疑:读了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设想:部分同学可能不理解“吃水”的意思,这时,教师可以让他们请教一下别的同学或者自己先来猜一猜,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弄明白。)

预设:(1)“挖井人”是谁?“吃水人”是谁? (2)为什么“吃水不忘挖井人”? 2认识生字“忘、井”。

3你知道课文中的“挖井人”是谁吗?“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说说自己的理由。 4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认读它们。比一比,看谁读得又正确又响亮,而且能记住它们。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

设计意图:用自学提示法进行引领,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同桌讨论,紧抓课文题目,理清课文脉络,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符合“先学后教”的核心理念。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小组内抽读生字。

要认识的生字:吃 忘 井 村 叫 毛 主 席 乡 亲 战 士 面 主 江 住 没 以

2找到难理解的词语:瑞金、领导、革命、解放。 3汇报交流,分享记字方法。 (1)认识新偏旁“心”“广”。

(2)教师课件出示含有生字拼音的词,学生运用开火车法认读。 (3)出示没有拼音和词语的生字,学生认读。

(4)交流识字方法,学生自由汇报,使学生加强对生字的识记。 4读课文解疑。

初次接触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进行“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在语言环境中继续识字。

(1)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指导学生通顺、流利地读课文,并进行评价。 (2)同桌互助理解词语。

(3)自由读文,思考提出的问题哪些是可以回答的。 谁“不忘挖井人”?(沙洲坝的村民们。)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第1自然段。)指名读,男女生齐读。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词语会读了,再去读课文,这在认知结构上,是个“反刍”的现象。在读通课文这个环节,教师要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采用个人读、同桌互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人人参与,以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继续识字。

四、指导书写

1认读“吃、叫、主、江、住、没、以”,并组词。 2重点指导:吃、没、以。

(1)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结构特点。

(2)观察教师范写,讲解笔顺,学习新笔画“横折弯”。

3学生描红、临摹。教师播放音乐、指导书写、提示学生书写姿势。 4学生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在学生描红临写的过程中,教师播放音乐。教师不要忘记学生是初学写字,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书写姿势。教师在教室里观察,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有效结合。

五、布置作业

搜集更多的关于毛主席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7个生字,让我们和这些生字及它们的朋友打个招呼,你们愿意吗?

2认读生字:吃 忘 井 村 叫 毛 主 席 乡 亲 战 士 面 江 住 没 以

3认读词语:挖井、战士、不忘。 4用“不忘”练习说话。

5过渡:同学们太棒了,希望你们在学习课文时表现得更加出色。毛主席是伟大的,人们世世代代歌颂他,赞美他,因为他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财富”。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瑞金城外的沙洲坝,去寻找毛主席昔日的身影。

设计意图:复习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复习并掌握已学的生字。

二、回顾课文,质疑问难

1浏览课文,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2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解答?

预设:(1)毛主席和战士们为什么要给乡亲们挖井? (2)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质疑中探索,质疑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三、体会缺水困难和有了井后的好处

1出示水井图片: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一幅图,这是什么?(这是一口井。)这就是毛主席帮助乡亲们挖的那口井。毛主席为什么要挖这口井呢?谁从课文中找出了答案?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句子)还有谁也找到了这句话?看看你能不能读得比他好。

2在老师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说过这样一段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连洗手帕的水都没有,可见,那里是多么干旱啊!

3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沙洲坝没有水,会遇到哪些困难? 4学生想象,自由汇报。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现在让你再来读读这句话,你想怎样读? 课件出示句子: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1)“很远”说明了什么?

(2)启发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6毛主席见到人们面临着缺水的困难,他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这口井。有了这口井以后,人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7过渡:今天,老师把这又清又甜的井水带来了,谁想喝?喝了这口水,你想说什么?(这水真甜呀!)喝了这口水,你想到了谁?(毛主席。)喝了这口水,你感受到了什么?(毛主席真是个大好人呀!)喝了这口水,你想对毛主席说什么?(谢谢您为我们带来了幸福的生

2018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018精编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datv271gx77xpo5846y5ap1c1kzfj00qdx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