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9:18: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 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 (2) 地下水位埋深浅;

(3) 有利于毛细作用的颗粒细小的松散岩土; (4) 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势汇。

15.为什么粘土及粘土岩类最容易发生交换吸附作用?

粘土及粘土岩类的颗粒细,比表面积大,最容易发生交替吸附作用。 16.地下水简分析的项目有哪些?

物理性质、重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钙离子、总硬度、pH值。 17.地下水全分析项目有哪些?

重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钾离子、钠离子、氨离子、亚铁离子、铁离子、硫化氢、二氧化碳、耗氧量、值、干固残余物。

18.混合作用一般有哪两种可能的结果?

(1) 可能发出化学反应而形成化学类型完全不同的地下水

(2) 不发生化学反应,混合水的矿化度与化学类型取决于参与混合的两种水的成分及其混合比例。

五、论述题

1.研究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意义?

2.氯化物最易溶解于水中,而为什么多数地下水中检出的是难溶的碳酸盐和硅酸盐成分? 开始阶段,氯化物最易于由岩层转入水中,而成为地下水中主要化学组分。随着溶滤作用延续,岩层含有的氯化物由于不断转入水中并被水流带走而贫化,相对易溶的硫酸盐成为迁入水中的主要组分。溶滤作用长期持续,岩层中保留下来的几乎只是难溶的碳酸盐及硅酸盐,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当然也就以碳酸盐及硅酸盐为主了。 3.溶滤水的化学成分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影响? 溶滤水的化学成分受岩性、气候、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见书)

4.海相淤泥沉积与海水有什么不同? (1) 矿化度高;

25

(2) 硫酸根离子减少乃至消失;

(3) 钙的相对含量增大,钠相对含量减少; (4) 富集溴、碘;

(5) 出现硫化氢、钾烷、铵、氨; (6) pH值增高。

5.叙述地下水化学成分舒卡列夫分类的原则? 命名方法? 及优缺点?

6.某地地面标高为100m,多年平均气温为10℃,常温带距地面20m,增温带的地温梯度为4℃/100m,试计算地面下2000m的地温 。

7.某地多年平均气温为12℃,常温带距地面20m,在井深为2000m处测得地下水的温度为70℃,试确定该地区的地温梯度 。

8.某一由第四纪沉积物覆盖下的花岗岩中出露的温泉,其库尔洛夫式为:

其补给区地下水的库而洛夫式为:

试分析由补给区到排泄区地下水可能经受的化学成分形成作用。

9.试鉴别下述分析结果应属何种水? 水分析结果(单位为mg/L):K=387,Na=10700,Ca=420,Mg=1300,Cl=19340,SO42-=2088,HCO3-=150,Br=66。(有关元素的原子量为:K=39,Na=23,Ca=40,Mg=24.3,Cl=36.45,S=32,C=12,O=16,Br=79.9,H=1)。 10.请用水文地球化学理论解释下列现象。

(1) 油田水中含H2S,NH4浓度高;SO4和NO3含量很低;

(2) 某供水井抽出的地下水进入水池后,开始为透明无色,不久出现土红色絮状悬浮物; (3) 灰岩地区泉口出现钙华。

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一、名词解释

1.地下水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 2.入渗系数:每年总降水量补给地下水的份额。

3.凝结作用:温度下降,超过饱和湿度的那一部分水汽,便凝结成水,这种由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

26

4.越流: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层发生水量交换。 5.地下水排泄: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失去水量的过程。 6.泉: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7.上升泉:由承压含水层补给形成的泉。 8.下降泉:由潜水或上层滞水补给形成的泉。

9.侵蚀(下降)泉:当沟谷切割揭露含水层时形成的泉。

10.接触泉:地形切割达到含水层隔水底板时,地下水被迫从两层接触处形成的泉。 11.溢流泉:潜水流前方透水性急剧变弱,或隔水底板隆起,潜水流动受阻而涌溢于地表形成的泉。

12.断层泉:地下水沿导水断层上升,在地面高程低于水位处涌溢地表形成的泉。 13.接触带泉:岩浆或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常因冷凝收缩而产生隙缝,地下水沿此类接触带上升形成的泉。

14.地下水的泄流:当河流切割含水层时,地下水沿河呈带状排泄,称作地下水泄流。 15.蒸腾:植物生长过程中,经由根系吸收水分,在叶面转化成气态水而蒸发,称蒸腾。

二、填空

1.地下水补给的研究包括 补给来源、补给条件 与 补给量 。

2.地下水的天然补给来源有 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其它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水。 3.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下水主要补给源有 灌溉回归水、水库渗漏水、以及专门性的 人工补给 。

4.落到地面的降水,归根结底的三个去向是 转化为地表径流、腾发返回大气圈 和 下渗补给含水层 。

5.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因素主要有 年降水总量、降水特征、包气带岩性和厚度、地形 和 植物 。

6.研究含水层的排泄包括 排泄去路、排泄条件 与 排泄量 等。

7.地下水的天然排泄方式有 泉、向河流泄流、蒸发、蒸腾、向另一含水层的排泄。 8.根据补给泉的含水层性质,可将泉分为 上升泉 及 下降泉 两大类。 9.根据泉的成因,下降泉可分为 侵蚀(下降)泉、接触泉 与 溢流泉。 10.上升泉按其成因可分为 侵蚀(上升)泉、断层泉 与 接触带泉 。

27

11.影响潜水蒸发的因素是 气候、潜水埋深、包气带岩性 及 地下水流动系统的规模。 12.将补给、排泄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将地下水循环划分为 渗入-径流型 和 渗入-蒸发型 两大类。

三、判断题

1.补给、排泄与径流决定着地下水水量水质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布。 ( √ ) 2.活塞式下渗始终是\老\水先到含水层。 ( √ ) 3.捷径式下渗始终是\老\水先到含水层。 ( × )

4.降水补给地下水的量与降水强度没有关系,只与降水量的大小有关。 ( × ) 5.河水补给地下水时,补给量的大小与透水河床的长度与浸水周界的乘积、河床透水性成正比。 ( √ )

6.当河水与地下水有水力联系时,河水补给地下水的量与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高差呈反比。( × )

7.利用天然潜水位变幅确定入渗系数,一般要求研究区地下水水平径流及垂向越流与蒸发都很微弱、不受开采影响。 ( √ )

8.相邻含水层之间水头差愈大、弱透水层厚度愈小、垂向透水性愈好,则单位面积越流量便愈大。 ( √ )

9.昼夜温差越大,产生的凝结水量越大。 ( √ )

10.判断泉是上升泉还是下降泉,只根据泉口的水是否冒涌来判断即可,不必考虑含水层是潜水含水层还是承压含水层。 ( × )

11.气候俞干燥,相对湿度越小,潜水蒸发便愈强烈。 ( √ )

12.砂最大毛细上升高度太小,而亚粘土与粘土的毛细上升速度又太低,均不利于潜水蒸发。粉质亚砂土组成的包气带,最有利于潜水蒸发。 ( √ ) 13.地下水的泄流是地下水沿河流呈带状排泄。 ( √ )

14.地下水以径流排泄为主时,其含盐量较低,以蒸发排泄为主时,其含盐量较高。 ( √ ) 15.越流系统包括主含水层、弱透水层以及相邻含水层或水体。 ( √ )

16.在越流系统中,当弱透水层中的水流进入抽水层时,同样符合水流折射定律。 ( √ )

四、简答题

28

搜索更多关于: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及答案 的文档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dgty2alzb5dq8n1sb6y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