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课 题 教学目标 第五课第2课时 文化创新的途径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课时 1.知识目标: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并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横向、纵向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整合跨学科知识的能力,提升政治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假设——验证的能力,学会使用对比法学习社会科学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包容博大的胸怀看待文明间交流,警惕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正确看待历史遗产和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警惕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培养学生独立的文化人格,对文化现象有独立的价值判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难点: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 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教师准备:1.《导学案》第五课第2课时、《固学案》第五课第2课时。 2.准备电影《功夫熊猫》的视频。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利用课余时间通读课文,把握关键词或理出知识框架。完成《导学案》P39《知识体系梳理》部分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设计 情境导入 学习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学生观看视频,进行思考并进入新课的学习 媒体运用 视频:《功夫熊猫》片断 师:有部美国制作的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的影片《功夫熊老师猫》,大家有没有看过? 引入生:看过或没有看过 新课 师:哪位看过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部影片? 生:略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部具有创造性的影片给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带来了什么样的启迪。 (教师通过引入问题让学生思考进行新课的教学)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本课内容。 环节2.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填写P39《知识体系梳理》中一 的内容。 3.在教室走动观察学生阅读课文、填写内容的情况 老师提出《导学案》P39~40《基础学习交流》中的问题: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是什么环节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传承、关系?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关系?要求学生同桌讨二 论,点同学回答问题并进行点拨、归纳 阅读课文,通过自学, 填写《知识体系梳理》中的空白处 第一层级 根据P39~40《基础学习交流》中的问题阅读教材,同桌互学,完成问题,养成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通过黑板或投影仪逐一呈现问题和答案 微课学习 针对《导学案》P40边栏中的《误区提示》,“1.文化创新同桌讨论误区提示中针对不同意见环节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矛盾的。的问题,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提醒学生注意文化进行思想的碰撞,最后
1
三 第二层级 创新与继承传统并不矛盾,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并询问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有没有疑问 达成共识 分小组共同讨论问题, 人人参与,有疑惑举手问老师,并积极举手抢答。一方面对本组代表发言进行补充,加一方面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做好补充的准备 老师布置P40《重点难点探究》(一)中的问题,要求学生分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形成小组意见,最后再要求小 组展示,小组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在座位上口头表达、合作在黑板上板书、写在卡片上通过多媒体展示。其间,老师探究要在全班走动,观察各组学生的讨论情况,并进行指导。一 学生讨论结束后可以通过举手的方式看哪个小组最快,点最快的小组回答问题,针对答案要求小组其他成员补充或其他小组补充。 老师归纳点评:对各小组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多肯定、鼓励,并指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合作老师布置P40~41《重点难点探究》(二)(三)(四)的探究问题,要求同上。 二 老师归纳点评:指出继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态度,并对错误观点进行分析 拓展要求全班同学思考P41《思维拓展应用》中的练习,并进应用 行提问,注意提问时不要局限于少数学生,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给所有人机会 同上 学生独立完成,积极举手发言,倾听其他同学的答案和老师的点评 快速完成练习并同桌对比答案、进行讨论 第三层级 课内布置学生完成P41~P42《基础智能检测》和《全新视角巩固 拓展》中的练习,根据时间进行提问和讲解 课堂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完成P42《思维导完成并理解掌握《思维第四层级 总结 图》,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课后对所学内容导图》,对本节课内容反思 进行反思 板书设计 进行总结,课后进行反思 PPT展示 课后巩固 布置学生完成《固学案》P13~14(必做1、3、4、6、7、8、9、10题,其余选做)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