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带出与本单元相关的数学概念,以作为后续的探讨。在一年级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中,凑十法的学习至关重要。而凑十法又以2+8 3+7?的加法为基础。因此在上此部分内容前教师要让孩子熟练掌握10的分解。教师可以让利用《鼓鼓和蛋蛋的梦想》这本书进行引导讨论。鼓鼓是一只向往每天把脚和尾巴浸在溪水里然后写写小说的特别的狼,而蛋蛋是一位想要到处旅行的放羊姑娘,蛋蛋和鼓鼓闹着玩儿,说自己要把十只羊都给鼓鼓,只要他能数到10只。可是每一天蛋蛋都把羊分成2堆,鼓鼓不会加法。在此教师适时提问:有一天他们相遇了,鼓鼓会吃掉蛋蛋的羊吗? 于是孩子们激烈讨论有人说会,因为鼓鼓不会加法不可能数出10只。而有些小朋友就说会,因为如果一堆是1,一堆是9那和在一起就行了。每次都和在一起,就都是10只。经过讨论学生很快掌握了10的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深入融入,探究数学概念
深入融入指用绘本结合单元的数学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单元核心概念,运用绘本结合数学单元概念,来帮助学生学习单元的数学概念。在引导学生阅读数学绘本的当下,学生对于即将要学习的数学概念均不熟悉,在故事叙说的同时,刻意聚焦于即将学习的相关数学概念上,研究者主动带领学生观察绘本内容、讨论绘本情境,再运用图文的线索解题,或是提出学生回答或讨论时的矛盾点,从而探究相关概念。如在减法概念的学习。减法是有被减数、减数、差三部分组成,要让孩子们理解在减法过程中,从总数上减去了多少,还剩多少。解释减法时重要的是通过反复的活动,让孩子们掌握被减数和减数,还有差得构成规律。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运用减法计算不必一个个地数就能知道还剩多少,就是说理解数学的象征和符号的含义。这个故事带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小朋友在社区玩耍是想有要除去的一些东西,并试着通过做各种减法的游戏探究了减法的概念。
(三)核心融入,习得数学概念
运用绘本作为数学概念巩固的融入教学,融入的时机是当单元数学概念的教学完毕,运用绘本带领学生以刚学会或是过去所学的数学概念来解題。此时教学重点是解决问题,运用绘本的图文情境,透过解决问题的讨论与联系,帮助学生学习概念的进一步加深,而使概念得以清晰。
三、通过教学绘本,拓展教学,助学生巩固知识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应仅限于课堂,生活有多广数学学的范围就有多广,因此我们应该将学习延伸至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习得更多的数学知识。为此教师可以做一下尝试来拓展学生的学习。
(一)利用绘本进行数学作业的设计
传统的数学作业形式单一,无非就是学生做习题,教师批改讲解。为了改变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教师可以利用绘本这种新颖的事物来进行数学作业的创新。
1.根据数学学习结果续写绘本
绘本往往会在某些地方留给人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抓住绘本中的这些资源,让孩子根据所学的内容,对于绘本进行合理的续写,这样孩子在续写的过程中,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又有了新一次的认识,有利于知识的回顾与巩固,重新构建与创新。
2.根据数学学习内容学画绘本
学生是天生的画家,他们总是以自己方式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我们要利用学生的特性,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绘本的形式画一画。不求画面有多么的精美,也不强求故事多么的吸引人,可以让学生尝试把今天学习的内容用绘本的形式表达出来,作为一次知识的复习,也作为一次知识的运用。在教学中不妨让学生说绘本的内容或故事,然后用绘本表达,并让自己或同学对绘本进行评价。
3.根据数学实践学写绘本日记
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生活数学的眼睛,让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也能用绘本当日记一点一点记下来,让学生在发现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创造自己的绘本。有一个孩子曾这样制作了这样一本题目叫《贪玩惹的祸》的小绘本:画中是一个哭鼻子的孩子,妈妈指着手上的钱在骂她:“你怎么这么笨,早上叫你买2个9毛钱的包子,给你两元5毛钱,看见玩具花了一元5毛,用剩下的一元毛钱怎么买两个包子,结果饿肚子。”孩子委屈地说:“我想着老板会给我零头抹抹掉的,原来四舍五入不能这样用啊。”透过这个滑稽的绘本故事,很多孩子对这四舍五入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利用绘本进行亲子数学活动
家庭教育是孩子众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块重要部分,学校教育也离不来家庭教育的配合,辅助。从事教学以后家长常抱怨没有好的数学材料,让家长融入孩子的学习,真正帮助孩子学习。而如今,数学绘本就是一项很好的媒介。在每一本数学绘本最后都有一些亲子游戏项目,不仅让家长有内容可参考,而且后面还有一些方法指导,不仅指导孩子也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数学的能力。创意力思考的能力是孩子很缺乏的,在上完图形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如《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一书后的亲子活动“七巧板游戏”让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以竞争的形式和家长比一比,谁拼出的图形多,家长可以用拍照,或画简图的方式将孩子的拼图保存下来,统一上交,并在班级中进行评比。这样既进行了亲子数学活动,也有了很好的反馈。
四、应用绘本教学,取得的成效与建议
通过近几年的绘本数学研究,清晰的看到:数学绘本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的数学概念范围也很广泛,不同的主题,不同的阶段,可以让不同阶段的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
(一)绘本教学初见成效
1.数学绘本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动机
通过学生问卷、访谈以及教师观察可得,数学绘本教学一反传统讲述式的数学学习模式,生动的图文连结学生的旧经验,并从故事情节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因而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乐在其中,企盼数学课的到来,并不时地询问:老师,什么时候再上绘本课,我很喜欢。这就是最大的成效。
2.数学绘本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进行数学绘本教学后,学生的数学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比如在绘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了加减法的经过加减法的含义,很少有弄错减法中总体的问题,学习高成就的学生日渐增多。学生有强烈的动机作为支撑,积极投入数学学习,学习能力自然也就能获得提升。
3.数学绘本教学是可行且有效的教学形式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绘本教学是一个能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动机,进而改善
学生数学学习成就的教学形式。数学绘本教学给予学生不同的数学学习形态,不仅能营造优质的学习气氛,更能维持学生高的数学学习动机,同时从故事体验的过程中,自行建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能力,并延续至未来的数学学习。
(二)绘本教学的建议 1.绘本为辅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容易忽视孩子的情感和审美层次的熏陶,而只重视绘本对于孩子的显性价值。数学绘本只是绘本,只是我们用来辅助我们教学的一种手段。不要抱着对教科书、练习册的“期望”来对待它,否则有太大压力的阅读无法成为“悦读”。
2.兴趣为主
数学绘本无非是我们教师用来辅助我们教学的一种手段,主要目的是利用有趣的绘本吸引孩子的注意,让孩子在快乐轻松的情景中感受数学,获得知识。在阅读过程中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去理解其中的概念与知识,一切以兴趣为主。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3.注意选择
绘本突出的是“童话”和“趣味”。每一本书的故事性都还不错,比如《魔镜宝物大搜索》一书是给一个孩子下达寻找“10个从正中间分成两半后,左边和右边是完全重合的东西”的任务,让孩子知道“对称”这一数学概念。不过这个孩子找到的“屋顶、翻开的书、书桌、八字须、盘子、花瓶、风筝、月亮、鞋子和自己的脸”这十样东西,趣味性和故事性是有了,但是觉得和现在孩子能接触到的生活体验来说,有那么一点不严谨。故事中是古代韩国的对象,搁在当代很多东西未必是左右对称的图形了。所以教师在选择绘本时,一定要慎重再慎重,注意适当的取舍。
4.简单入手
绘本中的很多体系,都有不同的阶段,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差异因材施教。从简单入手,提升孩子的自信。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一定的发展。
数学绘本的研究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在这个新的领域中我们还需要做很多的努力。只有更加深入地研究数学绘本,才能让数学绘本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
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
[2]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3]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4]翟嘉禄.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年01期
[5]吴兴东.新课程改革下的小班化课堂改革和数学中的创新教育[A]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