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3:23: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案序号: 课题: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年班: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重点理解“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列举的三个典型事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继续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及常用的论证方法,学习本文运用具体事例论证观点的方法。 5.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揣摩文章语言,感受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论证观点的方法。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 以学生兴趣1.会写“域、惯、圃”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真理、领域、疑问、司空见惯”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本文的观点及论证观点的方法。 3.理清作者的论证顺序,给文章划分层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引出科学家探索发现的话题,

引起学生的谈话兴趣。 为出发点进行导语:同学们,牛顿从一个落地的苹果中发现了地球万有引提问,让学生畅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其实,世界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所欲言,激发学科学家从身边的小事中获得启发,不断探索,经过锲而不舍的实习兴趣。 验探究得来的。你们有没有特别崇拜的科学家呢?把他们的故事说给同学听一听吧! 2.学生畅谈自己崇拜的科学家的故事。 了解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预设:在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文。 思考这些科学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并做好板书。 板书示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刻苦勤奋、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3.教师总结,揭示课题。 总结:众多科学家发现真理的故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但是真理的发现不是凭空产生的,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只要你能从偶然的机遇中发现问题,勇于探索,并锲而不舍地去追根求源,就能在解答了一个个疑问之后有所发现。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师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预设:引导学生结合刚刚讲述的科学家的故事来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教师相机点拨即可,不必给出确切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语,体现学生学读几遍。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 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域 惯 圃 盐 溅 蕊 魏 搜 蚯 蚓 版 可以提高自学阶 ◆易读错的字:“搜”是平舌音;“圃”读“pǔ”,不要读成“fǔ”。 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

(2)引导学生掌握字形,指导书写。 教会学生正确◆易写错的字:“惯”右上部分是“毌”,不要写成“田”;“搜”的写字方法和右边上部的一短竖要上下出头。 ◆书写指导: 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养成良好[域]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部“或”斜钩舒展有力。 的学习习惯打[圃] 全包围结构,外框方正,里面部分略窄长。 [蕊] 上下结构,下面三个“心”结构要紧凑。 [蚓] 左右结构,“弓”窄长,末笔竖长而直,为垂露竖。 2.出示词语卡,检测学生自学情况。 真理 领域 建树 司空见惯 疑问 敏感 提取 明显 无独有偶 无聊 不可思议 吻合 偶然 文献 证据 系统 整理 见微知著 灵感 机遇 锲而不舍 (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重点词语理解。 [司空见惯] 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追根求源] 追究事物发生的根源。 [无独有偶] 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见微知著] 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锲而不舍] 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基础。 此环节的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在设计是教师帮文中标出来。 预设:文章的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了本文的观点。 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明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也是文章的中帮助学生从整心论点。 体上把握课文

2.为了证明观点,作者为我们阐述了几个具体的事例?分别内容,学习作者是什么? 组织材料的方预设:学生通过读课文不难概括出作者列举的具体事例,教法。 师可以采用填写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相关内容,为后面划分文章层次、探讨论证方法打下基础。 相关段落 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 第5自然段 主要人物 具体事例 人睡觉时眼珠的转动与做梦有关 英国化学家波从紫罗兰变色受到启发,发明石义耳 蕊试纸 德国气象学家发现地图中的秘密,整理出“大魏格纳 睡眠专家阿瑟林斯基 陆漂移学说” 3.讨论: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运用事例,证明观点。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总结全文,强调观点。 4.教师小结。 小结:这篇课文的论证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是在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找到真理的,由此引出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最后总结全文,强调观点,指出科学领域的发现的“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四、摘抄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dm3268gmn00kc5204u903ypi6bk8900j0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