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九(上)语文组合阅读训练(第9周)
【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3题。
终南别业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诗歌中的“晚”指________,“胜事”即____________,在这里指____________。 2.试分析颔联中“独往”“自知”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3.下列诗句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文言文阅读】
贾岛,字阆仙。初,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①,名无本,居青龙寺。尝跨蹇驴张盖②,横截天衢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后偶得句“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又欲作“僧敲”。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亦讶。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出,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到马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驻久之曰:“敲字佳。”遂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一日,宣宗微行至寺,闻钟楼上有吟声,遂登,于岛案上取卷览之。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取之,曰:“郎君鲜醲自足④,何会此耶?”帝下楼去。既而觉之大恐伏阙待罪上讶之。他日,授遂州长江主簿,后迁普州司仓。临死之日,家无一钱,惟病驴、古琴而已。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五》,有删改)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⑤头。 隔岭篇章⑥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⑦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⑧.无本于为文,身大不及胆。吾尝示之难,勇往无不敢。--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
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唐才子传?卷五》
【注释】①浮屠:和尚。②跨蹇驴张盖:骑着跛脚的驴,打着伞。③天衢:指京都的大路。④鲜醲(nóng)自足:衣着鲜艳,该知足不奢求。⑤潮水:河流名。⑥篇章:指韩愈诗《左
4
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内容。⑦城根:城脚。⑧浪西楼:潮州一处楼阁。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 居青龙寺 居无何
B. 喜不自胜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 被系一夕 同舍生皆被绮绣 D. 岛具实对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既 而 觉 之 大 恐 伏 阙 待 罪 上 讶 之。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亦讶。 ②结为布衣交,授以文法。
7.下面是两位同学在阅读《寄韩潮州愈》一诗后的对话,请补充完整。
A:韩愈对贾岛有知遇之恩、授业之惠。这首诗就表达了贾岛对恩人境遇的关切之情。 B:是的。不过我觉得前三联写了对韩愈境遇的关切,尾联则通过写瘴烟终会被风吹散、明月终会初升,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一种美好的___________。 A:你讲的有道理,作者诗中的情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我就最喜欢尾联。你呢? B:颈联。就像韩愈说贾岛的“为文,身大不及胆”,我觉得颈联中“悬”字用得大胆:
8.《唐才子传》中说贾岛的诗作“按格入僻”,而这“僻”字也是他性格特点的概括。请结合所选“传”中的内容,就此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
真情实感
①作为狭义散文的“美文”,是一种侧重于抒发主观体验和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因此在它的全部篇章中间,应该是洋溢和充满着丰盈的情感。
②古今中外多少优秀的篇章,都充分地流露和倾泻着自己的情感,有的像炽热耀眼的阳光,有的像奔腾呼啸的大海,有的像壮怀激烈的咏叹,有的像伤痛欲绝的悲歌,有的却又像欢天喜地的赞颂;当然也有与此很不相同的情形,那就是异常含蓄与蕴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表面看来似乎并不强劲和猛烈,但是在欲说还休的抑扬顿挫之中,可以让读者更深切地感受到这股感情潜流的曲折回旋,因而会产生更多的回味,值得更充分的咀嚼。
③根本的问题自然还不在于表达情感的方式,而在于感情本身的是否真实和诚恳。如果是矫揉造作或虚情假意的话,无论是表演得多么热烈,或者是装饰得多么含蓄,往往都无法打动读者的心灵,至多是只能暂时感动一些天真和幼稚的读者。他们一旦成熟起来,就会讥笑和懊悔自己,怎么会被这种矫揉造作或虚情假意所打动呢?一个真正对人类社会和广大读者负责的散文家,绝对不应该去抒发自己都未曾真正感动过的情绪。只有将真正使自己感动得无法抑止的情绪,很自然和诚实地表达出来,才有可能充分地去感动读者。
④产生取之不竭的真情实感的深邃源泉,是在于时刻都不能忘怀现世人生,老老实实地诉说,切忌说谎和诓骗,如果有了这样坚实的立足点,就是翱翔于九天,神游于幻境,或进行巧妙的艺术虚构,也都会抒发出真情实感来的。“美文”艺术的核心确实是在于真情实感,散文家如果能够充分把握自己这股真情实感的激流,不住地汩汩倾泻,肯定就会出现富有艺
4
术光泽的绝唱。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特征,它对于艺术技巧的需求,较之小说、话剧与诗歌来就要少得多了,所以任何一个为中华民族未来命运而搏斗,真心实意地挚爱着自己祖国的人,只要他能够驾驭着流畅和美丽的文字,就都有可能写出上乘的散文佳作来。
⑤罗丹在《遗嘱》中这样说:“真正的艺术是忽视艺术的。”他所追求的艺术理想,对于“美文”来说实在是太合适了。这样说来能不能认为它似乎是一种很容易掌握的文学样式了?从表层的意义看来好像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然而从深层的含义上来说,由于它可以凭借的技巧相对说来要少得多,因此在这样的情况底下,如果不敢坦率和深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就会显得空空如也,一无所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散文易学而难工”,确实是深切理解散文这种文学样式的真知灼见。 (选文有删改) 9.选文是围绕什么话题来进行论述的?
10.作者认为产生取之不竭的真情实感的源泉是什么?
11.选文第⑤段引用罗丹的话,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老师,我出彩了吗
潘银璋
①教了十八年的中学,突然面对天性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的小麻雀,让人束手无策。其实我知道,小孩子嘛,要多鼓励。可这些孩子,我对他们说了无数次“你真棒!”“你真乖!”“你真聪明!”他们夸奖照收,课堂照闹。
②周三值日,我在走廊行走,听着别班孩子的琅琅书声,像泉水敲击细石,清脆、灵动;再看看我们班,沉闷,没有生气。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学校办学理念:“人人向上,个个出彩”“你就是那片最独特的叶子”……我眼睛一亮,有了。
③第二天上课,我给全班同学分享了“人人向上,个个出彩”的理念。我说:“向上,就是每天都有进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就是每天都在变化,向好的方向改变。班级是一棵大树,如果你能成为一片出彩的叶子,我就奖励你一本老师的散文诗集《心灵的散章》。”教室里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啪啪啪”,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④效果真的很好,很多同学马上态度就转变了,连平时最调皮的那几个孩子作业也认真了,坐姿也端正了。班级的大树上长出越来越多独特的叶子,《心灵的散章》也在班级里处处唱响。
⑤唯独李东,让我很忧心。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听写仍然错一大片,作业老是不认真,唯一的变化就是坐姿稍微好了一点。
⑥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李东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我正要找你,你却自己送上门来。”我正准备批评他。“老师,我送你一样东西,好吗?”他的声音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什么东西?”我皱起眉头。他的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是这个,老师。”我一看,泡泡糖。我正准备告诉他,我不吃糖,他已经轻轻把糖纸撕开,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