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县人民医院双向转诊流程图
下级医院及社区 卫生院责任医生
接诊符合双向转诊指征的患者 填写双向转诊上 向患者交待双向转诊注意事项 患者持转诊单到彝良县人民医院就诊 彝良县人民医院 安排就诊 患者需门诊诊治 患者需住院 患者进行门诊诊治 相应科室联络人协助安排安排患者 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完成门诊转诊 患者病情稳定符合转回社区指征 门诊医生填写双向转诊下传单,提出治疗意见及建议上交 住院医生填写住院小结,提出治疗意见及建议上交 附件3
双向转诊单(开出医院保存)
转诊单编号 健康档案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址 患方电话
费别 医疗保险、公费医疗、新农合、自费、其他
转诊原因
转诊日期 病情:轻、中、重、危机、康复
患方签字 转诊医生签名 医生电话
年 月 日
双向转诊单(接收单位保存)
转诊单编号 健康档案号
费别(医疗保险、公费医疗、新农合、自费、其他) 转诊目的: 病情摘要: 转诊注意事项: 转诊单位/科室:(盖章) 转诊医生签名: 联系电话: 患方签字: 转诊时间: 年 月 日
双向转诊是根据病情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的过程。它有纵向转诊、横向转诊两种形式。纵向转诊,即下级医疗机构对于超出本院诊治范围的病人或在本院确诊,治疗有困难的病人转至上级医院就医;反之,上级医院对病情得到控制后相对稳定的病人,亦可转至下级医院继续治疗。横向转诊,即综合医院可将病人转至同级专科医院治疗,专科医院亦可以将出现其他症状的病人转至同级综合医院处置。同样,不同的专科医院之间也可进行上述转诊活动。
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一、合理的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机构设置规划,组成结构适宜的卫生服务体系。二、对不同的卫生机构的功能进行定位,分工分级医疗。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医疗机构划分为医院(包括一、二、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职工医院、防治所、保健院、门诊部,诊所、卫生院等。其功能和任务分别是:一级机构承担社区预防保健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二级机构主要承担区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的诊治及教学科研任务;三级机构承担省内及跨省的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治任务,同时还承担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任务。三、完善的标准体系和程序,制定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诊治范围、诊疗程序、诊治标准,如抢救成功标准、急性病出院标准等。
双向转诊制度必须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相衔接、配套,在政策上要鼓励、引导病人按照规定合理就诊。经济上对不同级别医院拉开收费标准,指导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行为,以保证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双向转诊制度的关键
“双向转诊”制度的关键:规范化的管理,同时要做到区域卫生资源的合理规划。合理地利用资源,按照
社区人口密度,根据当地发病率,并根据当地的医疗资源条件来定,要保证社区医院有相当数量的病人转给对口医院。如果病人只对一个医生和医院,就用不着重复检查,自然而然地形成有效的运转。
一、对社区医疗站设备技术不足的、不能处理的病例,由全科医生负责会诊、转诊。 二、为专科医院医生提供病人的健康资料,包括病史、临床检查资料等。
三、对转诊病人进行随访,随时与专科医生联系,掌握病人在转诊治疗期间的治疗情况以及病情的发展变化。
四、病人结束在专科医院的治疗后,要求专科医院提供转诊期间治疗及用药情况,并把病人转回到社区医疗站,作到双向转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