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清单五
《考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一、而
词性 用法 ①表示并列关系 ②表示递进关系 ③表示承接关系 连词 ④表示转折关系 ⑤表示假设关系 ⑥表示修饰关系 ⑦表示因果关系 ⑧表示目的关系 代词 ⑨表示第二人称 释义 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又” 并且,而且 就,接着,或不译 但是,却 假如,如果 地,着,或不译 因而 来 通“尔”,你,你的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 .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 .(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 .
(7)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 .(8)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 .
(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 .
【答案】 (1)—② (2)—⑤ (3)—⑦ (4)—⑨ (5)—⑧ (6)—④ (7)—① (8)—③ (9)—⑥
二、何
词性 用法 ①单独作谓语,问原因 释义 为什么,什么原因 什么,哪里 什么 为什么 多么,怎么,怎么这么 代词 ②作宾语,代处所,事物 ③作定语 副词 ④表示提问(动词前) ⑤表示程度(形容词前)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 ) .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 .(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 .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 .
【答案】 (1)—③ (2)—① (3)—④ (4)—② (5)—⑤
三、乎
词性 用法 ①表示疑问语气 ②表示反问语气 连词 ③表示推测语气 ④表示感叹语气 ⑤表示句中停顿 ⑥形容词、副词词尾 介词 ⑦相当于“于” 释义 吗,呢 呢 吧 啊 不译 不译 在,或不译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 .(2)郁乎苍苍(《赤壁赋》)( ) .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 .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 .(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 ) .
【答案】 (1)—① (2)—⑥ (3)—④ (4)—② (5)—③ (6)—⑦ (7)—⑤
四、乃
词性 用法 ①表示承接 ②表示结果 副词 ③表示出乎意料 ④表示判断 ⑤表示递进 代词 ⑥表示第二人称 ⑦指示代词 就,于是 才 竟,竟然,却 是,就是 甚至 你,你的 这,这样 释义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 .(2)公子乃置酒大会宾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 .
(3)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 .(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 .(7)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 .
【答案】 (1)—② (2)—① (3)—⑦ (4)—③ (5)—⑤ (6)—⑥ (7)—④
五、其 词性 连词 用法 ①表示第三人称 释义 他(她),他(们)的;它,它(们)的 ②活用为第一人称 ③表示第二人称 ④远指代词 ⑤指示代词(后面多为数词) ⑥表示推测语气 副词 ⑦表示反问语气 ⑧表示商量语气 ⑨表示祈使语气 连词 助词 ⑩表示假设关系 ?表示选择关系 ?用在句中,无义 我的,我(自己) 你,你的 那,那些 其中的 大概,或许,恐怕 岂,难道 还是 一定,应当,千万 假如,如果 是??还是?? 不译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 .(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 .(3)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 ) .(4)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 .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 ..
(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 .(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 ) .(8)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 .(9)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庄子》)( ) ..(10)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 ) .(11)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 ) .(12)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
【答案】 (1)—① (2)—? (3)—⑩ (4)—② (5)—? (6)—⑨ (7)—④ (8)—⑧ (9)—⑤ (10)—⑦ (11)—⑥ (12)—③
六、且
词性 用法 释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