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阶段测试题(二).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6 4:51: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阶段测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选择一个答案,填入括号内) 1.最早提出世界的物质本原问题的哲学派别是(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A.某种精神 C.某种实物 A.存在 C.灵魂

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B.原初物质 D.原子

B.理想

2.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 )。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 )。

D.“原初”物质

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抽象性

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C.存在的第一性 A.化学运动 C.生物运动 A.形而上学 C.二元论

5.物质运动最高级的形式是( )。

B.物理运动 D.社会运动 B.唯心主义 D.诡辩论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6.离开物质谈运动必然导致( )。

7.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 A.客观唯心主义 C.二元论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 )。 A.绝对不动

B.暂时不动 D.没有空间位移

B.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

C.运动的特殊状态 A.主观唯心主义

9.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 C.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A.唯物论和唯心论 C.先验论和反映论 A.物质的两种属性

10.哲学上的二元论是指( )。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主张物质和精神共同组成世界本原的理论

B.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D.感觉系列调整的体系

11.时间和空间是( )。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12.空间的特性是( )。 A.一维性 C.三维性

B.二维性

D.多维性

B.时间的一维性和空间的三维性

13.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 )。 A.具体事物时空的可变性和有限性

C.二者的不变性

D.时间的持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 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 B.独立自在的

D.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4.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世界( )。 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A.天赋的

15.从意识的起源上看,它是( )。 C.对物质的反映 A.机械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16.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是( )。

B.唯心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B.不懂得意识的能动性

D.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17.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A.抹煞了意识的主观特征 C.不承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A.合科逻辑的 C.形而上学 A.经济的 C.精神的

18.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 )。

B.唯心论 D.诡辩论

19.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B.政治的

D.实践的

B.一切从毛泽东思想出发 D.一切从上级决定出发

20.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 A.一切从群众的意识出发 C.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后的选项中,选择2-5个答案,填入括号内)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 A.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C.人们感觉的复合

E.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承担者 E.分子是热运动的承担者

3.下列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 A.物质就是金木水火土 C.水是原初物质 E.火是万物的本原

4.辩证唯物主义把运动理解为( )。 A.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C.物质的根本属性

E.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5.人坐在火车上与火车一起向目的地前进,表明( )。

B.物质的存在方式 D.事物的内在形式

B.物是感觉的集合 D.物质是水土气风

B.原子是化学运动的承担者 D.人脑是思维运动的承担者

C.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承担者

B.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D.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A.这个人一直在运动,不存在静止 C.就局部论,这个人是静止的

B.这个人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D.这个人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E.这个人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6.“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句话是( )。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E.否认人的能动性

7.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几个决定性环节( )。 A.由没有反应特性的物质发展为具有反应特性的物质 B.由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C.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D.由一切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E.由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8.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D.万物皆备于我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9.在实际生活中,下列哪些说法会导致人们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E.“宁可误一年,不冒一分险”

10.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 )。

A.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B.服从客观规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

C.没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就不存在 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E.越尊重客观规律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简答题

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伟大意义?

1.(1)列宁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伟大成就,在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给哲学物质范畴下了一个完整定义。

(2)列宁物质定义的伟大意义在于:①它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揭示了物质对意识的第一性和根源性,意识对物质的第二性和依赖性,从而有力地捍卫了唯物主义哲学路线,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它认为物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客观实在,能为意识所反映,这就坚持了物质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它指出物质是一个哲学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的共性的最高概括,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作了科学的区分,强调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克服了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2.什么是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

2.(1)静止或相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的某种稳定状态。相对静止表现为两种情形:①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移动,保持原来位置的相对稳定状态。②事物的质没有发生变化,保持原来性质的相对稳定性。

(2)承认相对静止具有重要意义:①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才能认识、区分和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D.“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从可能出发”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肯定物质普遍联系的条件性

C.肯定物质运动的主观性

利用不同的事物。②只有承认相对静止,事物才能进行分化,生命才有可能。如果事物瞬息万变,物质分化就失去了必要条件,生命也无法存在,更不能发展。③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参照物,离开了相对静止就无法理解绝对运动。 四、论述题

试运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的原理说明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物质。这一原理可以从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中得到充分的证明。

(1)意识的起源说明,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没有自然物质经历反应特性到刺激感应性再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进一步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历史,就没有人和人类社会,也就没有意识。这足以说明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2)意识的本质仍表明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两个方面都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在先,意识在后。从生理基础看,意识依赖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意识现象。②从意识的内容源泉上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反映者离不开反映对象。只有人脑没有被反映的对象,仍然不能产生意识。

(3)从意识的作用看,意识作用的产生、作用的大小、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物质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意识能动作用再大也是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才能得以发挥,而且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必须遵循物质运动规律,凭借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最后还得通过物质的实践活动,否则单有美好的想象和正确的理论也无法实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综上所述,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必须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阶段测试题(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dwfs3yfos0mq5e7eayt5nd0e7n2rf017b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