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实验高中地理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分)
下图为某工业城市从中心城区到远郊区的地价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中,在近郊区又出现了一个峰值,原因是该地可能新建了 A.游泳池 B.奶牛场 C.美术馆 D.高新技术开发区
2. 2000年以来,该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 B.人口死亡率明显减少 C.外来劳动人口大量涌入 D.环境优美吸引生态移民 3. 地理环境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变化明显的是
A.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B.年降水量大量减少 C.土壤日趋贫瘠D.地下水水位抬高 4. 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A. 甲--普通小卖部 乙--家具商店 丙--五星级宾馆 B. 甲--早点铺 乙--汽车销售 丙—家具商店 C. 甲--珠宝行 乙--家具商店 丙--早点铺 D. 甲--五星级宾馆 乙--珠宝行 丙--早点铺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的付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
回答题。
高中地理试卷第1页,共9页
5. 按照距市中心远近付租水平高低变化划分,a、b、c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A. 工业区、住宅区和商业区 B. 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C. 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 D. 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 6. 图中b 1、b 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在b 2地区发展该功能区的原因是( ) A. 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较方便 B. 位于农耕区附近,乳肉蛋食品丰富 C. 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D. 位于背风坡地区,空气湿度小,日照多 7. 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
A. 海南 B. 四川 C. 广东 D. 浙江
8.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关于图中四地人口状态,正确的是( )
A. 甲地教育压力大 B. 乙地为发达国家
C. 丙地劳动力不足 D. 丁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
下图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 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 ) A. 工业用地 C. 政府机关用地
A. 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C. 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高中地理试卷第2页,共9页
B. 商业用地 D. 居住用地
B. 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D. 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
10. 下列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图回答题。
11. 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 a曲线
B. b曲线
C. c曲线
D. d曲线
12. 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A. 住宅区
B. 工业区
C. 商业区
D. 文化区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4—5小题:
13.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 地下水位上升 C. 蒸发量增加
B. 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D. 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14.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活用水量增加 B. 植被覆盖率降低
C. 降水下渗量减少 D. 城市热岛效应
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下图为1965~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 该国1965~197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高中地理试卷第3页,共9页
A.经济快速发展 B.自然灾害频发 C.城市问题突出 D.国家人口政策 16. 由图示信息可推测,最近1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 ) A.停滞增长 B.缓慢增长 C.快速增长 D.持续下降
下图反映我国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23~24题。
17. 1961年以来,该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 水稻田
B. 弃耕地
C. 园艺业用地 D. 鱼塘
18. 从1961年至1991年,该地区弃耕地面积逐年扩大,其原因可能是 A. 农产品市场萎缩 B. 水果及花卉生产利润大 C.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下图为“亚洲四国家城市化趋势图”,读图回答24~25题。
19. 四国家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 A. 起步晚,水平低 A. 水平最低
B. 起步早,水平高 C. 起步晚,水平高 D. 起步早,水平低 B. 水平最高
C. 速度最快
D. 速度最慢
20. 与其他三个国家同期相比,马来西亚城市化:
21. 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
A. ①和② B. ①和④ C. ②和③ D. ③和④
高中地理试卷第4页,共9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