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觉与感受,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爱
好是第二位,新理念要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觉与感受,尊重
学生的选择,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有哪些老师做到了呢?大多 数教师还是填鸭式的满堂灌。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办呢?教师在某种情况下应该灵活运用
多种教学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共同建构一个教学过程,
使学生成为教学的参与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建构
学生感兴趣的课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北京景山学校赵老师在讲《巴西》这节课时,课前让学生自由组合为四小组:巴西概况
组、热带雨林组、巴西经济发展组、巴西之旅组。每组有一张组员分工表,组员各负其责,
进行各做学习。教师对各组的资料进行精选和把关。课堂上,巴西概况组的同学根据查询
的资料,介绍巴西的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气候等资料。热带雨林组的同学分别扮演
林业部长、外国开发商、当地农民、生态学家等角色,通过角色模拟讨论热带雨林的开发
与保护问题。巴西经济发展组的同学模拟巴西工业部长、农业部长等政府官员与外商见面
商讨投资问题。巴西之旅组的同学模拟导游,带领全班同学走近巴西,领略巴西风光。在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各组进行点拨、补充和评述。
请结合所学新课程改革基础知识,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
答案要点:
这位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教学法,综合运用了合作学习法、自学学习法
与建构学习法。新课程强调重过程甚于重结果的理念,这位教师的建构主义教学就充分体
现了这一点。赵老师先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代表一方;然后让他们各自去做自己作为巴
----------------学资学习网---------------
西概况组、热带雨林组、巴西经济发展组、巴西之旅组应该做的事情,即要各尽其职;最
后,四组同学集中起来模拟表演自己的职责与规划等等。当学生上完这一堂课时,也就走
完了对巴西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气候等资料的认识过程,同时完成了对巴西经济发
展的分析与规划过程。教师不需多费口舌,同学们对巴西的概况及未来的经济发展就已经
非常了解,只需简单画龙点睛式的点拨、补充、评价即可。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
是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中国和日本曾联合举行一次小学生夏令营活动,有意磨炼青少年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齐
力推车时,有个中国学生只在一旁喊“加油”,自己并不动手,问他原因,他说他是班长。
而日本学生却突出地表现出了吃苦精神和坚强意志。中国学生大多是从几十万儿童中挑选
出来的“小明星”。然而,与异国孩子相比,他们登山缺乏朝气,唱歌跳舞也不如人家。 在举行联欢时,我们演节目,日本儿童热情鼓掌,而他们表演节目时,我们的小明星却没
有什么反应,在老师的带领下,才礼节性地鼓了掌。
请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谈我国当今的教育应如何实施改革。
答案要点: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的学生,实施以学生为本的个性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素
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我们中国学生最缺乏的就是优秀的个性品质。我
们不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我们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民优秀的文
化传统,为什么消失了呢?首先,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孩子从出生起耳濡目染地接受着
家庭环境及父母的熏陶,更何况中国的家长是最溺爱孩子的,而溺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其次,中国当今社会主流文化对孩子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从点滴
小事起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与优秀的个性品质,实施完全的人格教育。同时,还要协
调好与家长、社会的关系,充分调动家庭与社会的积极作用,利用教育合力对学生形成一
----------------学资学习网---------------
致性与连贯性的良好影响,使中国的年轻一代逐步展现出优秀的个性品质与完全的人格。
4.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
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
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
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
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
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
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
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请运用新课程改革理念分析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行为。
答案要点:
这则案例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
尊重、信任、爱与严格要求。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打架后,立即严厉制止是一种严格要求。
但是他并没有责骂与批评,而是运用发糖果的方法巧妙地让学生自己逐步认识与发现自己
的错误,从本质上改变学生打架的不良行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
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学会做一个真正的人,具备优秀的个性品质与健全的人格。
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包容学生、感化学生,用为人师表的行为耳濡目 染地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5.一天午后,一群小孩子在田间的小路上追逐着一只蜻蜓。突然,蜻蜓猛地撞在树干上摔
了下来。翠贞扑上去捉住了它,几个孩子抢着要,闹成一团。陶行知恰好从村里走出来,
----------------学资学习网---------------
见他们在捉蜻蜓玩,便停下脚步,慈爱地抚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
吗?”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吃露水”。另一个男孩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
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
蜻蜓吃虫子,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陶行知
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圆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陶先生又问:“蜻蜓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尾巴是指方向
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
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
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将蜻蜓的头部对着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有
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一个小男
孩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抚了一下蜻蜓的尾巴。陶先生说:“孩子们,我们观察生物,切不
可将它捉来弄死。一只蜻蜓一年可以为人类消灭成千上万只蚊子。你们看,它在大自然中
飞来飞去,多么自在,多么活泼!”
请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分析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行为。
答案要点:
(1)陶行知先生教育学生要关爱自然,关爱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与物种。当今社会,环境污
染极为严重,物种灭绝正在加速进行,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一定会受到惩罚。自然提供给
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们应该感谢自然、关爱自然、呵护自然。陶行知先生从点
滴小事做起,理论联系实际,与学生共同感受自然界物种的可爱、神奇与美妙,在这种熏
陶中,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并学会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2)陶行知先生没有把知识局限于教材、课本,而是在实际生活中随时随地选材教育学生,
尊重了学生的天性,尊重了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尊重了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循序渐
----------------学资学习网---------------
进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与思维。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具有优秀的个性品质与完全性格的人。
(3)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追逐蜻蜓,便与学生一起玩耍,一起观察蜻蜓,讨论蜻蜓的习性
与尾巴的用处,在平常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教育学生。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平等和谐的教育 理念,更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
6.有位教师问学生:“冰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学生说变成水,有的说变成小河,只有一
个学生回答说变成春天。结果回答成“水”和“小河”的受到表扬,说成“春天”的被骂
成“胡说八道”。
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要点:
(1)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尊重与赏识学生,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
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破除知识中心的观念,学会欣赏学生有创意的答案。案例中教
师批评学生“胡说八道”,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抹煞学生的创造意识。
(2)新课程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果,
教学要更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案例中教师认为冰融化只能是水,只从学科知识的最普遍 答案来衡量学生的回答,忽视学生情感与态度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学资学习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