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全身或局部浅表淋巴结(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颌下、颏 下、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部及腘窝)数目、 大小、质地、移动度、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红肿、压痛和波动,是否有瘢痕、溃 疡和瘘管等。 头颅五官:头发(颜色、色泽、疏密度、有无脱发、脱发的类型)、头颅大 小、形态、压痛、肿块。 眼:眉毛、睫毛、眼睑(水肿、运动、下垂、闭合不全、睑内翻),眼球 (凸出、凹陷、运动、震颤、斜视),结膜(充血、水肿、苍白、出血、滤泡), 巩膜、黄疸、角膜(混浊、瘢痕、反射),瞳孔(大小、形态、对称,对光及调 节反应),眼球(外型和运动)。 耳:耳郭、中耳、听力、分泌物、乳突压痛。 鼻:外形、鼻翼扇动、畸形、阻塞、鼻窦压痛、分泌物、出血。 口腔:口唇(颜色、疱疹、皲裂、溃疡),气味、牙、牙龈、舌体、舌质、 舌苔、口腔黏膜、扁桃体(大小、充血、分泌物、假膜)、咽(色泽、分泌物、 反射)、喉(发音)。 颈部:对称、强直、颈静脉怒张、颈动脉异常搏动、气管位置、甲状腺(大 小、是否对称、硬度、有无压痛、是否光滑、有无结节、震颤和血管杂音)。 胸部:胸廓(对称、畸形、局部隆起、弹性、压痛),呼吸(频率、节律、 深度),胸壁(静脉、皮下气肿、压痛、肋间隙回缩或膨隆),乳房(大小、对称、 外表、乳头状态、有无溢液,肿块的部位、大小、外形、硬度、压痛及活动等)。 肺部:望:呼吸类型、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运动(两侧对比),肋间隙 增宽或变窄。 触:语颤、胸膜摩擦感、皮下捻发感。 叩:叩诊音(清音、浊音、实音、鼓音、过清音、空瓮音、破壶音、 浊鼓音),肺上界、肺下界移动度。 听:呼吸音(性质、强弱、异常呼吸音),病理性肺泡呼吸音、病理 性支气管呼吸音、病理性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干啰音(鼾音、哨笛音),湿啰音, 听觉语音,胸膜摩擦音,语音传导。 心脏:望: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或心脏搏动位置、范围及强度,负性心尖
21
搏动。 触:心尖搏动的性质及位置、范围、节律、频率及强度、震颤(部位、 期间,如舒张期、收缩期)、心包摩擦感。 叩:心脏左右浊音界,并注明锁骨中线至正中线的距离。 右(cm) 肋间 左(cm) Ⅱ Ⅲ Ⅳ Ⅴ MCL= (cm) 听:心率(快、缓)、心律(不齐、绝对不齐、早搏)、心音(强度、 第三心音、第四心音、心音分裂、额外心音、开瓣音)、心包摩擦音、人工瓣替 换术后异常音等,杂音(舒张期、收缩期),杂音应记录出现的时期、最响部位、 性质、传导方向、强度和杂音与呼吸体位的关系等。 血管:望:手背浅静脉充盈情况、肝-颈静脉反流征、毛细血管搏动征。 触:脉象,桡动脉的频率、节律(规则、不规则、脉搏短促),有无奇 脉,左右桡动脉搏动的比较,动脉壁的性质、紧张度、硬度。 听: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血管杂音。 周围血管征。 腹部:望:外形(腹平、膨隆、凹陷、瘢痕)、呼吸运动、腹壁静脉(怒张、 曲张)、腹壁皮肤(皮疹、腹纹)、脐的状态、疝、蠕动波,上腹部搏动。 触:腹壁紧张度、喜按、拒按、压痛、反跳痛、液波震颤、腹部肿块 (部位、大小、表面形态、边缘、硬度、压痛、移动度)。 肝脏:大小(测定右锁骨中线上肋前缘至肝下缘的距离或前正中 线上剑突至肝下缘的距离)、质地(质软、质韧、质硬)、表面形态及边缘、压痛、 搏动、肝区摩擦感。 胆囊:大小、形态、压痛,墨菲征(Murphy sign)、库瓦西耶 征(Courvoisier sign)。 22
脾脏:大小(以左肋缘下多少厘米(cm)表示、巨脾可以画图表示)、质 地、表面形态、有无压痛及摩擦感。 肾脏:大小、形状、质地、表面状态、敏感性和移动度。 输尿管:压痛点(季肋点、上输尿管、中输尿管、肋脊点、肋腰 点);膀胱、胰脏触诊;麦氏点压痛;腹部包块(部位、大小、形态、质地、压痛、搏动、移动度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叩:肝浊音界(上、下界)、肝区叩击痛、胃泡鼓音区、脾脏叩击痛、 肾脏叩击痛、膀胱叩诊、移动性浊音,高度鼓音,Traubcs鼓音区。 听:肠鸣音(正常、增强、减弱或消失)、振水音、血管杂音、摩擦音、 搔弹音。 脊柱:侧凸、后凸、活动度、运动等,压痛与叩击痛。 四肢与关节:关节变形(梭形关节、爪形手、膝内翻、膝外翻)、形态异常 [杵状指(趾)、匙状甲]、静脉曲张、骨折、关节(红肿、疼痛、压痛、积液、 脱臼、活动受限、畸形、强直),水肿、肌肉萎缩、肢体瘫痪或肌力与肌张力。 指(趾)甲(荣枯、色泽、形状)等。 外生殖器、肛门和直肠:直肠、痔、肛裂、肛瘘、直肠指检,外生殖器(根 据病情需要作相应的检查)。 神经系统:脑神经:嗅神经、视神经(视野、眼底)、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副神经、舌 下神经。 感觉功能: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深感觉(运动感觉、位置 感觉、振动感觉)、复合感觉(定位觉、立体觉、两点鉴别觉、图形觉)。 运动功能:随意运动、被动运动、不随意运动。 神经反射: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深反射(肱二 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反射及踝反射)、病理反射[巴彬斯 基征(Babinski sign)、奥本海姆征(Oppenheim sign)、戈登征(Gordon sign)、 查多克征(Chaddock sign)、贡达征(Gonda sign)、霍夫曼征(Hoffmann sign)、 肌阵挛(myoclonus,髌阵挛、踝阵挛)]、脑膜刺激征[颈强直(cervical ri 23
gidity)、凯尔尼格征(Kernig sign)、布鲁津斯基征(Beudzinski sign)]、 拉塞格征(Lasegue sign)、自主神经功能(眼心反射、卧立位试验、皮肤划痕 试验、竖毛反射、心率变异性)等。 专科情况:详细、全面描述专科疾病的阳性、阴性体征、标志性体征不得漏 项,必要时以图示说明。 辅助检查: XXXX年XX月XX日 XXX医院,血常规结果。 年 月 日 医院,尿常规结果。 年 月 日 医院,心电图。 年 月 日 医院,X线结果。 年 月 日 医院,生化检查结果。 年 月 日 医院,其他检查结果。 病 历 摘 要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把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的主要资料摘要综合,提示诊断 的依据,使其他医师或会诊医师通过摘要了解基本病情。 辨病辨证依据:汇集四诊资料,运用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方法,从病因、病位、 病机、病性、标本缓急等,得出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西医诊断依据:从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几个方面,总结出主要 疾病的诊断依据。 中医、西医鉴别诊断:按照西医的诊断依据、中医辨病辨证依据的顺序, 写出不少于3种西医、中医疾病或证候的鉴别诊断。 入院诊断: 西医诊断:包括主要疾病和其他疾病。 中医诊断:疾病诊断:包括主要疾病和其他疾病。 证候诊断:包括相兼证候。 试用期(实习)医师(签名) 住院医师(签名)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