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感染H10N8禽流感的初步认识
据文献报道,自1965年从意大利鹌鹑标本中分离到第一株禽流感H10N8病毒以来,全球共分离到11株病毒,已有毒株均为禽类(主要为野鸟)标本中分离所得,未见感染人的报道。此次自江西南昌重症肺炎病例标本中分离到禽流感H10N8病毒,是全球首次从人类病例标本中检出该亚型流感病毒。该病毒为禽流感病毒,未发现其与人流感病毒基因的重配。同全球既往已报道的禽流感H10N8病毒不同,其内部基因来自禽流感H9N2病毒,提示为一种新发现的重配病毒。
江西人感染H10N8禽流感病例有重症病毒性肺炎表现,并在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H10N8禽流感病毒,初步认为可能为H10N8禽流感病毒感染所致,但尚缺乏血清学证据支持(未获得病例血清标本)。
该病例可能为偶发个案,病毒由禽类传染给人以及人际传播风险低。主要依据为:一是自1965年以来,H10N8流感病毒均由禽类标本中分离所得,未见感染人类的报道。未发现病毒可导致人传人的证据。二是病毒基因和氨基酸关键位点分析显示,该病毒为禽源流感病毒。三是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未出现流感样症状;四是当地通过加强监测和病例搜索未发现类似病例。
目前证实能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7N1、H7N2、H7N3、H7N7、H7N9和H9N2亚型。而江西此次确诊的病例属于个案,根据基因序列分析,H10N8禽流感病毒的基因暂时仍然全部属于禽鸟的基因,该病毒导致人感染和传播的风险较低。根据基因图谱分析,H10N8禽流感的基因暂时仍然全部属于禽鸟的基因,所以人传人的机会较低。目前病毒会否变异,会增强还是减弱无法判断。H10N8和H7N9是不同亚型的病毒,两者之间无直接关联。全国目前只有江西一例病例,初步判断是偶发的。
由于流感病毒生态学特征复杂、型别繁多、动物宿主多样,且病毒基因易发生自然突变和重配,人类感染各种动物流感病毒的情况时有发生。该病毒的发现过程表明,随着不明原因肺炎及流感监测系统不断完善和流感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显著增强,我国发现人类感染动物流感病毒(新亚型流感病毒)的能力明显提升,将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新亚型流感病毒被发现。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有关研究部门积极合作,加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开展深入调查、分析和实验室研究,尽快阐明环境中病毒的存在范围、病毒由动物感染人类及人间传播能力、致病性等关键特征,为评估该病毒的人感染风险和公共卫生意义提供依据。
冬春季是流感和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高发季节。防控应当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尽可能减少与禽鸟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是注意避免接触病死禽。在接触禽鸟后应及时彻底洗手,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要佩戴口罩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医,并告之医生近7天有无禽类接触史。打喷嚏、咳嗽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戴上口罩,避免传染他人。外出时,应尽量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年老体弱者、
特别是患有基础性疾病的居民,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应尽量减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聚集的场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