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十里城小学 袁井武
综合实践活动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人”。 一、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二)具体目标
1、研究性学习: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劳动与技术教育: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教学要求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三、教学进度安排:
周 月、日 次 1 2 3 2.17—21 24—2.28 3.3—3.7 活 动 内 容 活动一 观察身边的鸟 活动二 认识鸟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三 保护鸟 活动一 认识蚕的一身 活动二 养蚕 活动三 蚕的全身都是宝 活动一 访问身边的劳动者 活动二 寻找劳动者 活动三 做个劳动者 活动一 制作《爱心影集》 活动二 “ 今天我当家” 活动三 开展感恩活动 活动一 纸袋穿编 清明放假 活动二 编制纸盒 活动三 编制筐子 活动一 绳结小魔术 活动二 学编中国结 活动三 编制中国结 展示小天地 课时 备 注 2 2 2 观察鸟 保护鸟 4 3.10-3.14 2 热爱劳动 5 3.17-3.21 2 热爱劳动 6 7 8 9 3.24-3.28 3.31-4.4 4.7-4.11 4.14-4.18 2 1 2 2 2 爱父母 “五一”放假 10 4.21-4.25 11 4.28-5.2 活动一 学做素拌菜—凉拌黄瓜 活动二 学做素拌菜—韩式辣肉片 活动三 凉拌菜小探究 展示小天地 活动一 学做西红柿蛋汤 活动二 青菜肉圆汤 活动三 学做各种蛋汤 展示小天地 复习一 复习二 考试 12 5.5-5.9 2 13 5.12-5.16 14 5.19-5.23 15 5.26-5.30 16 17 18
2 2 2 2 2 1 公益劳动 公益劳动 6.2—6.6 6.9-6.13 6.16-6.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