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根槽钢与汽包水位计支架(厂家预焊24a槽钢)和限位牛腿以120°夹角焊接固定,限制汽包全方位位移。 3.9 受热面设备安装 3.9.1设备的领用
设备的领用首先由技术员根据施工顺序填写设备领用通知单,经工程部锅炉专业经理审核后报物资供应部。设备领用时,施工人员对所有设备进行外观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如有设备问题及时向保管人员提出验证。设备在装车和运输时合理选择起吊绑扎点,防止运输变形,设备运输到现场及组合场要正确码放、保管。不能直接放在地上,下面要有支撑物以防止变形,为便于查找,设备编号应明显露出。对于小型零部件要妥善保管,以防丢失,暂时不用的设备禁止领用出库,原则上提前一天领用设备到现场。 3.9.2设备的清点编号及检查
设备领用以后按图进行清点编号,编号要清晰明显,合金元件按技术人员编写的光谱分析委托单认真清点,光谱前后应做出相应的标识,并单独存放,安装前应核对标识,以免错用钢材。安装后对所有合金件进行光谱复查。试验室经光谱分析检验合格后,及时出具检验合格通知单,并在一周内出具正式检验报告移交委托单位。
受热面管在安装前必须分别进行通球检验,检验用球应采用钢球,钢球必须进行编号统一管理,不得将球遗留在管内,通球后要做好可靠的封闭措施,做好记录,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签证。通球直径应符合<<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2部分:锅炉机组(DL/T5190.2-2012)中的规定。
所有设备均应进行外观、外形尺寸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蛇形管排安装前进行校管检查工作,校管程序为:按管排详图在钢平台上划出1:1样板,角度、弧度、外形尺寸等均要准确,校管平台要求平整,经技术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样板。需要热校时要根据材质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校管温度,合金管热校后要用石棉布包裹缓慢冷却,以确保校管的质量。集箱需划出纵横中心线,并做出样冲标记。集箱及大口径管道应进行拉膛、空气吹扫,确保管内清,箱内净,并采取可靠的封闭措施。 3.9.3炉顶集箱加固方案
炉顶集箱就位找正后,为便于受热面管道的对口焊接工作,必须对找正后的集箱进行加固工作。加固工作以不损伤集箱及钢架结构为前提,不在钢架结构及集箱筒体(有预焊件除外)上焊接临时铁件,以保证钢架结构及集箱不受损害。集箱加固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3.9.3.1对于前水冷壁上集箱,用槽钢及抱卡分别将集箱两端导汽管座和汽包上相应管座连接固定。
第25页/共40页
3.9.3.2对于侧水冷壁及侧包墙上集箱,用槽钢及抱卡分别将集箱两端导汽管座和汽包上相应管座及附近钢架连接固定。
3.9.3.3分隔屏出、入口集箱采用抱卡及型钢固定于左、右侧水冷壁上集箱。
3.9.3.4末级过热器进出口集箱利用侧包墙上集箱预焊件,焊接型钢框架抱住集箱端部进行加固。末级再热器进出口集箱利用末再处侧包墙上集箱预焊件,焊接型钢框架抱住集箱端部进行加固。末级过热器出入口集箱与末级再热器出口集箱之间采用抱箍连接槽钢固定。后屏过热器与屏再之间采用相同的办法加固。
3.9.3.5其它集箱就近与已固定完的集箱之间采用抱卡及型钢进行连接固定。 3.9.4尾部竖井受热面设备的安装 3.9.4.1尾部竖井受热面设备简介
炉尾部竖井布置在K4—K6柱之间,由前、后、左、右四侧包墙形成封闭竖井,竖井由上而下依次布置有低温过热器出口集箱、省煤器悬吊管出口集箱、后顶棚过热器、低温过热器垂直段,悬吊管穿顶棚后依次吊挂着五层低温过热器蛇形管和上下两层省煤器蛇形管。 包墙过热器由四侧包墙、延伸侧包墙、水平烟道侧墙和斜底包墙组成。前包墙入口集箱标高为FL+60700mm,侧包墙上集箱标高FL+61720mm,四侧包墙下部集箱标高为FL+30400mm。包墙集箱材质为SA-106B,管屏以及散管材质为20G。左右后三侧分别布置15层刚性梁,前侧管屏共布置11层刚性梁。四侧包墙形成宽14022mm,深10260mm的尾部竖井。 后烟道顶棚过热器分6片管屏,管子共计100根,规格为Φ51×6mm,材质为20G。 省煤器悬吊管上集箱标高为FL+62530mm,悬吊管由前至后共4排,150根管,规格为Φ60×12mm,材质为20G,每个管路分段供货。
低温过热器垂直段布置在前侧包墙后,与低温过热器水平段蛇形管出口连接。低温过热器蛇形管排每5根为一组,沿左右方向共99组,蛇形管规格为Φ57×6.5mm,材质为12Cr1MoVG.
低温过热器水平段上下共分五层,每层有99片蛇形管排,其中有98件每两片一组,炉中心1件单成一组,每层共50组,蛇形管规格为Φ57×6mm、Φ57×7mm、Φ57×7.5mm,材质为20G,15Cr1MoG。
省煤器由悬吊管出口集箱、上下部水平蛇形管排、进口集箱组成、中间集箱。悬吊管出口集箱与省煤器悬吊管连接,下部蛇形管排通过散管与进口集箱连接。省煤器在以下部位设计防磨装置:上、下蛇形管排最上端两排管;靠近左右侧包墙各两束边缘管排;靠近前、后侧包墙省煤器管排端部;上、下蛇形管排之间以及吹灰器有效范围内。在省煤器上部管排四周布置了四组梳形阻流板,阻流板通过焊接固定在前、后及左右两侧包墙上。省煤器蛇形管上、下部各93排,管子规格为Φ51×6mm,材质为SA210-C。
第26页/共40页
3.9.4.2尾部竖井受热面设备的安装
安装原则:四侧包墙预存-低温过热器出口集箱-后顶棚预存-低温过热器垂直段预存-
省煤器悬吊管出口集箱预存找正-悬吊管穿管安装(此时尾部受热面即可由上而下顺序安装)。
包墙上部在地面进行组合,每侧形成若干个组合件,整体吊装。吊装按后、右、前、左依次进行。每侧包墙就位后进行上集箱的标高及尺寸的找正、加固工作,每侧包墙的上部验收合格后,依次进行下部管屏及包墙下部环形集箱的悬挂、找正、对口工作;刚性梁主梁可在管屏找正后随时安装。四侧包墙整体验收合格后,进行角部密封及刚性梁的完善工作。预留开口处的管屏及刚性梁缓装,待内部受热面设备安装完成后,完善预留管排及相应刚性梁的安装工作。所有密封焊缝必须进行渗油试验。
四侧包墙上部组件就位后,即可进行低温过热器出口集箱和后烟道顶棚过热器的吊装预存,接着进行低温过热器垂直段的悬挂预存,加固后形成施工作业平台。后烟道顶棚过热器在前后包墙就位找正后即可对口焊接。低温过热器垂直段的对口焊接需待低温过热器水平段第一层安装完后进行,对口焊接需上下口同时进行。
待后顶棚过热器预存完成后即可进行省煤器悬吊管的安装工作。悬吊管安装程序为:悬吊管集箱就位找正加固;将在组合场经清点编号、校管、通球并将上下管段组合后的悬吊管进行安装。悬吊管安装到低温过热器水平段上层时对悬吊管进行加固,使之形成一整体,便于水平低温过热器的安装。
至此,四侧包墙除缓装部分外应已完成。大灰斗就位,在大灰斗上搭设一施工平台并延伸至炉后。在平台上布置一套可前后左右平移的重物移动器。低温过热器水平段具备安装条件。低温过热器水平段管排在地面校管后,吊至大灰斗上的临时平台,由后包墙预留开口处,运进竖井,平移至安装位置下方,用炉顶卷扬机起吊就位开始安装。按左右两侧向中心的顺序逐排安装,每层安装完进行间隙的调整、加固,上一层安装完后进行下一层的安装,逐层验收。
省煤器安装。待低温过热器水平段管排安装找正验收完成后,通过炉右侧包墙预留开口将省煤器三个出口集箱吊装就位找正,与悬吊管对口焊接。接着将省煤器上、下管排运输到炉后,从后包墙预留开口处逐一运到安装位置的正下方,再用炉顶的卷扬机将管排逐一吊到安装位置对口焊接。安装按照从左右向中间、先上后下的顺序,安装一层验收一层。省煤器管排安装至省煤器进口集箱上管口时,从炉右侧包墙预留开口处把省煤器进口集箱吊装就位,找正后,与下部管排组件对口焊接。
省煤器防磨罩装置已经在厂内完成,只需要在省煤器管系安装前,将两组省煤器阻流板安装在后烟井左右侧墙上,其标高为36030mm。最后,在后烟井前后侧墙安装另外两组省煤
第27页/共40页
器阻流板。
尾部竖井内设备待省煤器最后一片管排就位后,将大灰斗内临时平台拆除。最后进行包墙预留开口处的恢复工作。
3.9.5水平连接烟道及炉膛受热面设备安装
炉膛上部及水平连接烟道从前至后依次布置有上部水冷壁、壁式再热器、分隔屏、后屏过热器、后屏再热器、后侧水冷壁悬吊管、末级再热器、后侧水冷壁排管、末级过热器。水平连接烟道两侧由末再处延伸侧包墙和末过处延伸侧包墙组成。在标高FL+60700mm依次布置有前后炉顶棚过热器。
3.9.5.1水平连接烟道及炉膛受热面设备简介
过热器系统:
前顶棚过热器位于炉膛和水平烟道顶部,由入口集箱1个,出口集箱1个及散管122根组成。入口集箱标高FL+60700mm,出口集箱标高FL+61720mm。前顶棚过热器每根管分两段出厂,共244段。管子规格为φ51×6mm,管子材质均为15CrMoG,管子间距114mm,焊口共366道。分隔屏过热器位于炉膛顶部由4组管排及进出口集箱各2件组成,入口集箱标高FL+61620mm,出口集箱标高FL+62280mm,管子规格为φ51×5.5、φ51×6、φ51×6.5、φ60×7.5、φ60×9,管子材质为12Cr1MoVG、15CrMoG、SA213-T91、SA213-TP347H四种,分隔屏过热器焊口共440道。后屏过热器位于炉膛顶部折烟角前,由20组管排及进口集箱2个,出口集箱1个组成,入口集箱标高FL+62900mm,出口集箱标高FL+63700mm,管子规格为φ54×8、φ54×9、 φ54×7.5、φ60×8、φ60×8.5、φ60×9,管子材质为SA213-T91、12Cr1MoVG、SA213-TP347H三种。后屏过热器焊口共568道,管排间距为684mm,两侧管排距侧墙中心513mm。末级过热器位于水平烟道内后水排管后方,由81组管排及进口集箱1个,出口集箱1个组成,进口集箱标高FL+63990mm,出口集箱标高FL+64380mm,管排间距为171mm,边排管中心距侧墙中心为171mm,管子规格为φ51×7、φ51×7.5、φ51×8.5,管子材质为12Cr1MoVG、SA213-T91、SA213-T23三种,焊口共648道。末再处延伸侧包墙每侧由1个入口集箱、1个出口集箱和36根Φ51×6mm的管组成,管材为20G。末过处延伸侧包墙及斜底包墙由1个中间集箱和左右各30根Φ51×6.5mm的管组成,管材为20G。低温过热器出口集箱与分隔屏过热器入口集箱采用1根导汽管连接。分隔屏过热器出口集箱与后屏过热器入口集箱采用2根导汽管连接。后屏过热器出口集箱与末级过热器入口集箱采用1根导汽管连接。
水冷壁系统:
水冷壁为膜式结构,管子管材除悬吊管为15CrMoG外其余均为SA-210C。四侧及冷灰斗管子节距均为76mm,折烟角管子节距91.65mm。炉膛高热区域采用内螺纹管,以强化传热,
第28页/共40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