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6:47: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300012877 段富尧

不管读什么书,读书之前了解一下作者的写作背景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步骤,这样对设身处地的理解作者更有好处。

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就开始系统地研究经济学问题,他研读了大量的经济学文献,计划写一部以新世界观为指导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并将此著作初步定名为《政治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由于1848年欧洲革命的爆发,马克思一度中断了该书写作。几年后,他结合欧洲革命的实践经验,对作为整个政治运动基础的经济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1857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曾经预示着无产阶级新的革命运动的临近,马克思决定在无产阶级革命洪水到来之前完成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原理的创建,他夜以继日勤奋研究,发狂似地通宵总结他的经济学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1858年8月到1859年1月,马克思对他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写了这篇著名的序言,于1859年6月出版。马克思自称《序言》是他多年经济学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正是在这篇《序言》中,马克思对运用到人类社会和人类社会史的唯物主义原理作了周密的说明。马克思以其极为缜密的思维,向我们著述了资产阶级社会分成的三大阶级生活条件,言辞犀利,直切要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资产阶级在其生产生活方

式中所进行的一些社会性活动,并将其以压迫、剥削人民为主的生产方式予以批判,极具哲学思想,意蕴绵长。

我先说说我从这篇读书报告看出来有关马克思的一些事情吧: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他在写这篇序言的前10年中,生活并不是很好,以至于在巴黎研究政治经济学的途中,基佐先生下令驱逐所以移居布鲁塞尔,后来在那里继续进行研究。但是作品还是完成了,关于作者本人的品质不用多说,肯定是超乎常人的,但是他对于专项问题的研究的热情、专注、向往,非常值得我们的学习。 再说说内容吧,我认为这篇序言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方面叙述了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另一方面经典式地揭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内容。《序言》的基本思想是阐明“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它表现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从而揭示了社会形态历史更替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为了简明但又清楚地阐述清楚社会形态历史更替的一般规律,他在序言的第二部分中点出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内容: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马克思透过各种社会现象,发现了一个简单的,但却长期被人忽视的事实。这就是:无论在哪一个社会当中,人们都必须首先解决了吃喝穿住的问题,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哲学、宗教等活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没有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就不可能有其他种种社会活动,也不会有社会历史。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把人同自然界联系起来,形成生产力系统,同时也使人发生一定的联系,形成生产关系系统,派生出社会的上层建筑,并且由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产生出政治法律思想,以及道德、哲学、科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形式。这样,生产力、生产关系

和上层建筑,就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同时社会生活的这些领域,不是平行的、各自独立的。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中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矛盾的实际能力,是影响和改造自然并使它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2、社会历史变化发展过程的基本内容

社会是由自身的内在要素构成的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它有既相区别又相从属、制约的三个层次的要素和关系,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以及它们各自相应要素的反作用。虽然,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或一切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主体都是现实的人,但人在这里是被决定的;人们不能任意选择某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人们只有在这样那样地适应了或正确认识了自己生活的社会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上,才能历史地发挥其改造社会的能动作用。马克思所强调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基本意思正在于此。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马克思在概要论述社会运动过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实质,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常说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的基本点和出发点。与此相反,一切唯心主义历史观都这样那样地宣扬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观点。这里,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是指生产方式,特别是指生产关系。占主导地位的一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一定社会形态的性质。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本原性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因而是第二性的、派生的。这些思想开辟了人类认识史上的新时代。在此以

前的一切思想家、理论家、哲学家,总是用人们的意识说明他们的存在。正如列宁所说,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消除了以往历史理论领域两个主要缺点;第一,以往的一切历史理论,至多是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动机,而没有考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发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第二,过去一切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从此,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才有真正的严格意义上的社会科学。

4、革命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

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更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的社会的胎胞未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这实质上提出了革命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问题。革命的客观条件是陈旧过时的制度发生危机,它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这个客观条件既包括经济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也包括社会政治条件,首先是阶级矛盾的发展和阶级力量的对比(生产关系的状况)。主观因素就是能够根据客观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善于提出革命的任务。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发生冲突,就会爆发革命。群众只有被深刻的经济需要推动,才会起来革命。革命不能在条件不成熟时人为地制造出来.但是生产力的发展也不会自动决定革命的成熟,不能无所作为地坐等革命的到来。社会革命要求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统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5、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搜索更多关于: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的文档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ek3s6m3fv3uh255bmr8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