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远古、夏、商时期
一、我国音乐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依据是:
1.考古学家在 1986——1987 年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 18支 骨笛, 2001 年发现 30 多支骨笛。
2.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出土 700 年前的 骨笛、骨哨 。 3. 最早的埙是 6000 多年前的无音孔和一音孔古埙。
4.青海大通县孙家寨 5000 多年前,有舞蹈图像的彩陶盆,由此音乐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及长江以南地区。
二、远古、夏、商有哪些古歌与古乐舞: 古乐舞:
①黄帝的 《云门》 (崇天神) ②尧的 《咸池》 (崇地神) ③舜的 《箫韶》( 宗教性) ④夏的 《夏》 (崇人) ⑤商的 《濩》 (颂武功) 古歌:
①黄帝 《弹歌》
②《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的八阙《载民》 《玄鸟》 《遂草木》 《奋五谷》 《敬天常》 《达帝功》 《依地德》 《总禽兽之极》 ③《礼记·郊特牲》 ④《易经·贲》
三、远古及夏、商时期的乐器有哪些类型?请举出八种乐器名称: 鼓、磬、钟、铃、骨笛、骨哨、埙、缶、籥yuè、龢hé
四、我国音阶可以肯定在多少年前已经形成,有何依据?
我国音阶形成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河南舞阳出土的 骨笛 ,经过科学的测
音,以数据说明约8000年前我国已有六声、七声音阶的可能。 在河南舞阳骨笛之后近5000年的晚商时期,才有可能存在五声、七声音阶,以至半音关系的实证。
第二章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一、周代有哪几种主要的乐舞?什么是六舞? 五类乐舞:
①大型乐舞:它是春秋时期艺术水平最高的器乐、声乐、舞蹈的综合艺术。 ②小舞:规模较小的乐舞 ③散乐、夷乐:民间乐舞
④四夷之乐:当时王朝四周各部族的乐舞、歌曲。
⑤宗教性的乐舞:天旱時求雨用的舞雩yǘ和每年秋季驱除瘟疫时所用的傩nuó舞。
六舞:黄帝之《云门》、尧之《咸池》、舜之《大韶》,禹之《大夏》、汤之《大濩》、武王之《大武》。
二、《诗经》、《楚辞》产生于什么时代?他们与音乐有何关系? 《诗经》产生于春秋末期,孔子曾以它作音乐教材向他的弟子传授。 风:包括15国的民歌,基本上是北方民歌 雅:一般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多半为古老的祭歌和舞曲
《楚辞》产生于公元前4世纪的伟大诗人屈原之手,《九歌》、《离骚》、《天问》、《招魂》都是很好的歌曲。《九歌》原来是楚国南部(现在的湖南)民间祭祀时唱的一套歌曲。
三、什么叫“八音”?每类举出两种乐器。 八音:周代乐器曾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
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1.金之属:钟、镛(yōng)、钲(zhēng)、铙(náo)、铎(duó) 2.石之属:磬、鸣球 3.土之属:埙、缶
4.革之属:鼓、建鼓、鼗(táo)、鼙(pí)、拊(fǔ) 5.丝之属:琴、五弦琴、瑟、筑 6.木之属:柷、椌、敔(yǔ)
7.匏之属:簧、笙、巢(大笙)、和(小笙)、竽 8,竹之属:箫(排箫)、篪(chí)、篴管
四、本章论述的时期流行哪几种音阶?十二律是什么? ①五声调式音阶:宫、商、角、徵、羽
②七声调式音阶1:宫 商 角 变徵 徵 羽 变宫 ③七声调式音阶2:宫 商 角 和 徵 羽 变宫
“十二律”就是将一个八度平分为十二个半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又分六律六吕,分别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五、儒家的音乐哲学、音乐美学最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有哪几个方面?
1.《乐记》:乐记》是一部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著作。 主要内容:
①就音乐的产生,提出了“物动心感”的命题,即“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②系统论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提出所谓“乐统同,礼辨异” 2.《乐论篇》、《富国篇》载录了荀子论乐的主要观点 主要内容:六个论点:
①音乐是人们感情所需要的,因为音乐可以促使人们向上。 ②音乐可以使人们统一在同一的大道上,以应付社会任何的变化。
③音乐是社会所需要的,因为听了“雅颂之声”,可以使人们心胸宽广,这样就有力量对外征伐,对内起谦让、亲和的作用。
④音乐是“先王”用来表现欢乐的,在“先王”之道中,礼和乐是最重要的。 ⑤音乐具有感化人的作用,所以要谨慎选用。“先王”重视“礼乐”而贱视“邪音”。
⑥音乐既能够表达人们的志趣,又能使人得到娱乐。
六、对墨子“非乐”思想如何评价(问答)
墨子反对一切享乐,也包括反对音乐。墨子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去反对当时王公贵族的奢侈享乐是正确的,但他偏激地反对以至主张禁止一切音乐则是错误的。另外,墨子要求音乐也具有如物质生产那种直接的功利,也是不可能的。这是墨子不认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对社会、对人具有不同的功能的缘故。 第三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 1,名词解释:
1, 百戏:上承周代散乐,是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包括角觝(di三声),杂技,魔术,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
2, 乐府:汉代兴盛,以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它的设置可追溯至秦代。乐府一词的含义,后来扩大为三种:一,作为音乐机构;二,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三,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也有“乐府”之称。
3, 鼓吹:秦汉时得名并发展起来的鼓吹乐,是一种以吹管和打击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鼓吹又分为鼓吹和横吹。“有箫、笳者为鼓吹,用之朝会、道路,亦以给赐。??¨有鼓、角者为横吹,马上所奏者是也”。代表作品:《战城南》《上邪》。
4, 相和歌:汉代北方兴起的一种歌曲形式。它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后又以一人唱,众人和的应答形式和笙笛等乐器伴奏为主。相和歌的伴奏乐器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七种。
5, 京房六十律:汉代京房曾提出六十律,他是在三分损益法的基础上,利用第一律与第十二律之间存在的音差,继续损益推算,将一个八度分成六十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