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音乐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0:26: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四、唐代有哪些专门性的音乐著作?

1.《乐书要录》 2.崔令钦《教坊记》 3.南卓《羯鼓录》 4.段安节《乐府杂录》

五、什么叫“旋宫转调”?“八十四调”与“二十八调”和先秦宫调理论有何不同?

旋宫转调:“旋宫”指调高的变换,“转调”指调式的转换。

八十四调,它是在龟兹音乐家苏祗婆的“五旦七调理论”上发展起来的。 二十八调:是唐代宫廷燕乐所用的宫调体系,又称“燕乐二十八调”。 六十律:是在三分损益法的基础上,利用第一律与第十二律之间存在的音差,继续损益推算,将一个八度分成六十律,在他的六十律中已经出现了五十三平均律,这是前所未有的。

六、隋唐时期有哪些音乐机构?它们担负着什么样的职能?

隋炀帝在关中设立教坊,唐玄宗又首创梨园建制。太常寺是我国封建社会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唐代太常寺规模更加庞大,下设有大乐署个鼓吹署两个机构。 职能:

1.大乐署监管雅乐和燕乐,还主管对音乐艺人的训练和考核,是音乐表演和教育的合一的机构。

2.鼓吹署主管卤薄鼓吹乐和部分宫廷礼仪活动。

3.教坊是宫中训练、培养乐工的场所,是宫廷歌舞乐人的集中地。

4.梨园是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机构,这一机构因设立于禁苑中梨园而得名,是学习“法曲”的音乐机构。 七、隋唐时期有哪些著名音乐家?

万宝常,隋,著名乐工。提出八十四调理论。为我国古代调式音阶的里程碑 郑译,隋,也提出八十四调主张,撰写《乐府声调》

李隆基,唐,盛唐音乐的设计者和缔造者,代表作:《霓裳羽衣曲》《紫云回》《龙池乐》《凌波仙》 许和子,唐,著名歌手

念奴, 唐,著名歌手

李龟年,唐,著名乐工。《渭洲曲》 贺怀智,唐,著名琵琶手。 段善本,唐,琵琶名家。 尉迟青,唐,筚篥名家

第五章 宋、元时期:

1.简述宋元市民音乐的发展及其历史意义(待定)

发展:宋开始,音乐主流由宫廷转向民间,由贵族转向平民。市民音乐的蓬勃发展是宋元音乐文化的重要特征。

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是瓦子勾栏。瓦子也称“瓦舍”或“瓦肆”,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瓦子的出现是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产物。勾栏是瓦子中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表演各种民间技艺。有的勾栏以“乐棚”为名。

宋元时期,城镇的瓦子勾栏非常普遍,规模也很大。两宋时期,瓦子勾栏中的表演技艺极为丰富。

两宋京师瓦子勾栏与宫廷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瓦子勾栏受冒廷管

辖,瓦子勾栏中的艺人常到宫廷演出;另一方面宫廷艺人也经常到瓦子勾栏中献艺。如南宋时期临安瓦舍的隶属非常明确,周密《南宋市肆记》载:“城内隶修内司,城外隶殿前司”。南宋宫廷教坊时置时废,常由宫廷出资招集勾栏艺人为宫廷表演。勾栏艺人与宫廷乐工之间的交流表演,既对瓦舍技艺的提高促进很大,也对宫廷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简答】2.唱赚是怎样形成的?

在民间发展起来的曲子词至宋代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广泛普及于各阶层人们的文化生活,涌现出大批著名曲子词作家和唱词艺人,创作出极为丰富的曲子词作品,并出现了按照一定的曲式结构原则联缀而成的套曲形式一唱赚。唱赚为古代艺术歌曲的最高形式,所用音乐相当丰富。表演难度很大。

【名词解释】 诸宫调:由北宋民间艺人孔三传所创的一种新的大型说唱音乐形式。使我国说唱音乐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因运用多种宫调二得名,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伴奏乐器主要有鼓,拍板,有时也用琵琶。代表作:《西厢记诸宫调》,作者(金)董解元。

【问答】3.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是什么?杂剧与南戏有何区别?

原因: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吸收唱赚,诸宫调等民间艺术成就,于金、元间逐渐形成一种新型戏剧。因采用北方音乐,

故亦成为“北曲”。 元杂剧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以取了质的变化。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区别:南戏的剧本结构,根据剧情需要可长可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南戏的音乐与北杂剧相较,有这样一些特点:在宫调使用方面,南戏不受宫调的限制,且可以随时换韵。在演唱方面,南戏没有一入主唱的定规,剧中角色根据需要均可随时演唱,且创造了对唱、轮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在音乐风格方面,南戏以唱南曲为主,风格细腻委婉,一般采用五声音阶。在曲牌的运用方面,南戏已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联缀习惯。如《黄莺儿》后接《簇御林》,《画眉序》后接《滴溜子》等。南戏不仅使用南曲,而且也吸收了北曲的曲牌,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即将同一宫调的南、北曲牌相间联缀成套。 4.宋元时期影响较大的乐器有哪些?新出现了哪些重要的,器乐合奏形式?(了解)

在宋元时期影响较大的有筚篥、大鼓、杖鼓、拍板、笛、琵琶、筝、方响、笙、排箫、箫管、阮咸、七弦琴、嵇琴、篥等。其中筚篥、大鼓、杖鼓、拍板、笛、琵琶、筝、方响、笙九种乐器在宋代宫廷教坊十三部中均专列一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宋元时期新出现的乐器,影响较大的有三弦(始于元代,属弹拨乐器)、云璈(今称云锣。始于元代)、火不思(西域所传,弹拨乐器)、兴隆笙(西洋早期的管风琴)等

器乐合奏形式有细乐、清乐、小乐器、鼓板等。用箫管、笙、集(轧筝)、嵇、琴、方响等乐器合奏者称为“细乐”。用笙、笛、筚篥、、方响、小提鼓、拍板、札子等乐器合奏者称为“清乐”。由一二人合奏者称为“小乐器”。如双韵合阮咸、嵇琴合箫管、嵇琴合葫芦琴等。甚至独弹十四弦也可称“小乐器”。主要用拍板、和鼓、笛,有时也用札子、水盏、锣等乐器合奏者称“鼓板”。这种合奏形式常由三至五人为一队,在街市中表演。宫廷中的器乐合奏也很盛行,主要有教坊大乐、随军番部大乐、马后乐等。教坊大乐是宫廷燕乐中规模最大的合奏形式。

5.十八律是怎样计算的?有何价值?(了解)

十八律:宋,蔡元定。按照传统的三分损益法算出十二律为正律,再继续算出六律为变律而构成一种律制。十八律理论是宋代律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第六章 明、清时期:

【问答】1.昆山腔和弋阳腔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昆山腔:昆山腔原是昆山地区旳一种土戏,他能对我国戏曲艺术产生深远影

响,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革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魏良辅对昆的改革,主要是把“平直无意致”的昆山土戏,改为“细腻水墨,一字数转,轻柔婉折,圆润流畅”的“水磨腔”。在唱法上强调吐字、过腔、收音,即所谓的“声则平上去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匀,功身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新腔轻柔婉转,焕然一新。魏还在改革唱腔的同时,丰富了乐队的配置,除笛主奏外,加笙、箫管、三弦、琵琶、月琴和古板等乐器。

改进的昆腔,开始仍只限歌唱散曲,或摘取南戏中成套唱词作为清唱演出,因不上戏剧排场,又无金、鼓、铙、钹的喧震声,所以。称之为“冷板凳”。真正成为影响很大的戏曲声腔,剧作家梁辰鱼创作的传奇《浣溪沙》起了重要的作用。

梁辰鱼,昆山人,写作传奇《浣溪沙》,《浣溪沙》促进了昆腔的流行,奠定了昆腔的地位。

汤显祖:明代著名文学、戏剧家。以《临川四梦》闻名天下,“四梦”是《紫钗

记》、《还魂记》(即牡丹亭)、 《南柯记》、《邯郸记》。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牡丹亭》。《临川四梦》是现存乐谱最多的戏曲古本,《牡丹亭》问世以来更是历唱不衰,其文词纤巧,用意深远,,音乐上不受格律的束缚,大胆革新,作曲时强调文采,注重曲意,恰如汤显祖所说:“予意所在,不防拗拗折天下人嗓子。”

2,朱载堉是怎样发明十二平均律的?

朱载堉:明代乐律学家、历算家,他的学识来自外舅祖何塘所遗著作与父亲的直接传授。青年时代因悲其父无罪而遭禁锢,筑土室于宫门外19年,潜心数律研究。厚烷复爵后,他虽以世子身份复入王宫,但已视功名利禄若浮云,潜心学术研究。晚年辞掉王位,自称“道人”,以著述终老。其主要乐律学研究成果大都收入其《乐律全书》。该书共47卷,其中汇刊的主要乐律学著作有《律学新说》、《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律吕精义》、《律历融通》等。“新法密率”的计算成果最早见于《律历融通》(1581年作序)。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音乐史 的文档
中国音乐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em1d5u87472h8v7sn3q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