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 忘 的 歌
教学目标:
——《思 乡 曲》
1、欣赏《思乡曲》,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和音乐情绪,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2、运用聆听、讨论、创编、演唱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
欣赏《思乡曲》 教学重难点:
熟悉并记住乐曲旋律,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 教材分析:
乐曲是马思聪1937年所作《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慢板,以如歌如诉的旋律表现出远离家乡的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乐曲的主题直接采用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旋律具有深情、缠绵、忧伤的情调。乐曲运用了变奏手法,三次变奏。一方面不断赋予主题新的形象,另一方面又起到了使情感递次高涨的作用。主题再现明亮的高音区,既表现出小提琴的丰富音色,又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腻。使人回味无穷的是,乐曲最后落在羽调式的属和弦上造成期待感,使思念之情久久回荡。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课间准备
播放费翔的《故乡的云》
设计意图:学生伴着歌声走进教室,创设情景,营造音乐气氛。 二、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由费翔演唱的《故乡的云》,费翔用他那动听的歌声表现了思乡的情感。我们一起听听下面的音乐,是否也带给了你同样的情感? 三、欣赏、学习《思乡曲》
师:播放《思乡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思乡之情。 1、作者简介(打开课件,展示马思聪演奏画像)
在中国乐坛上,一个享有重要声誉的名字在沉默了多年之后,终于在1985年又回响在人们的耳畔,这个人就是中国著名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而最凑巧的是,海内外流传最广的《思乡曲》,正是他最后一次回故乡海丰时创作的,后来他无奈出国,终无机会再回乡,但名曲却在故乡留下了深厚的文化氛围,每年五月,海丰都会举办一场音乐会唱响游子心声。 2、创作背景(出示多媒体课件 以《思乡曲》为音乐背景来介绍创作背景)
1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当时创作乐曲时的心情 3、作品分析
师:音乐主题采用了哪首民歌的旋律?(阅读资料回答) 生:《城墙上跑马》
师:一起了解一下作品的结构,分段欣赏乐曲(出示课件 展示文字乐谱,分别学习感受乐曲情感)
A主题:感受主题的两次深化 B乐段:乐曲情绪与A主题形成对比 C再现主题:思乡情感更加缠绵 设计意图:深刻理解乐曲情感 四、拓展阶段
师:这首乐曲是马思聪最喜爱的作品,体现思乡的情感非常浓郁。我想同学们应该也学过不少表现思乡之情的文学佳作吧,哪位同学能说一说?
生: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老师又不由联想到一首诗写的好(边说边展示诗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播放《思乡曲》共同朗诵余光中的《乡愁》 生:伴随音乐朗诵《乡愁》 设计意图:掀起思乡高潮
师:思乡是每一个游子的共同心声,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在音乐作品中都淋漓尽致的体现了这一点。接下来我们一起听听《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的感受。
生:各自发表意见
师:我们的作曲家用他那动听的音乐表现了情感,同学们能不能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思乡之情?
生:分为三组,各组派代表分别上台表演(讨论准备) A组:演唱歌曲《念故乡》 教师钢琴伴奏 B组:朗诵诗歌《静夜思》 C组:竖笛演奏《故乡的小路》 师:互相交流对各组表演总结评价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性,亲身体会思乡情,深化主题。 五、观看《思乡曲》现场实况录像
让学生将视听唱相结合,共同哼唱《思乡曲》的旋律
2
设计意图:记住乐曲旋律 六、总结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希望,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不能忘记生我养我的家乡。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先生虽然离我们多年了,但他的音乐作品却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一同唱起《思乡曲》,把这浓浓的乡情带到大家以后的人生历程中去细细品味。 教学反思:
教学整体构思较清楚,我主要是围绕思想情感展开的一系列活动。教学中我注意穿插多种学习活动,最终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如:从欣赏《思乡曲》开始入手,了解了作品及创作背景,音响与课件的结合刺激学生的感官;学习并了解作品的结构,使学生从整体上深刻体会作品的情感。我通过引导联系学过的诗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性,使整个课堂气氛高涨起来。最后对学生自编自创形式的表演总结评价。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