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1-27 Fe-56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本草纲目》记载:“烧酒,其法用浓酒和糟人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可用于分离
A.硝酸钾和氯化钠 B.碘单质和氯化铵 C.泥水和氢氧化铁胶体 D.溴苯和苯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1O B.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C.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D.在汽车尾气系统中使用催化转化器,可减少CO、NOx等的排放 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羟基的电子式:
B.中子数为16的磷原子:
3115
P
C.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HClO的结构式:H-C1-O
4、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0g镁与27.08铝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 密闭容器中,2.0 mol SO2和1.0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11.2L由甲烷和乙烯组成的物质中含氢原子数为2NA D.1.0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NA
5、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溶液: Fe、Mg、SCN、Cl
+
+
3+
2+
--
B.0.1 mol/LCuSO4溶液: Na、NH4、NO3、A1 C. 0.1 mol/LNaOH溶液: Ca、Na、SO4、HCO3 D.0.1 mol/LKI溶液: Na、K、ClO、H 6、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锭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肽
+
+
-+
2+
+
2--
-3+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煤油可由煤的干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7、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7H6O5 B.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 C.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D.1mol莽草酸与足量的Na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33.6L的H2
8、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醋酸除去水垢: 2H +CaCO3=Ca+CO2↑+H2O
B.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Ba+OH+H+SO4==BaSO4↓+H2O 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 SO2+OH=HSO3 D.将铜插入稀硝酸中: 3Cu+8H+2NO3==3Cu+2NO↑ +4H2O 9、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NO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Fe B.FeO C.Fe2O3 D.Fe3O4
10、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L层上的电子数为奇数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C. I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II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D.同周期金属元紫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11、下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W、X、Y、Z四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
--2+
-+
2-+
2+
A. X、Y、Z的含氧酸的酸性依次增强 B.W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强于X C.Y、W形成的化合物一定能使酸生KMnO4溶液褪色 D. W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12、工业合成氨反应N2+3H2
2NH3,是一个正反应为放热的可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C.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放出的热量不变 D. 达到平衡时,N2的浓度与NH3的浓度一定相等
13、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甲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B.装置乙中b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Cu+2e=Cu C.装置丙中SO4向a电极移动,溶液的pH变小 D.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b>e>d>a
14、加碘食盐中的碘以KIO3形式存在。根据反应:IO3+5I+6H==3I2+3H2O,可用碘化钾淀粉试纸和食醋进行实验,
证明食盐中存在I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时可观察到试纸变为蓝色 B. 实验可证明该条件下氧化性: IO3> I2 C.每生成3 mol I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 mol D.该反应中IO3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1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A 制备Fe(OH)3胶体 B 糖 配制 0.1000 mol/L的C NaOH溶液 D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察颜色变化 16、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 L的密团容器中进行某一反应 ,容器内M、N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
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250mL 容量瓶中定容 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浊液,加热 称取1.0 g NaOH固体于烧杯中,加人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实验操作 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 -----+
2-2+
-
证明淀粉水解后产生葡萄淀粉溶液加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加新制的Cu(OH)2悬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g)
2M(g) B. t1~t2时间内,v(M)=(1/t2-t1) mol·L·min
-1
-1
C. 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状态 D.平衡时,物质N的转化率为75%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 分)
17、(10分)随原子序数的递增,七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等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
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
(1)x在元索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产物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3)d的单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所得产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7.8 g该产物与足量的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z、e、f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5)能说明g的非金属性比f强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列举一条)。
18、(10分)A、B、C、X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
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若X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则A不可能是_____(填代号)。 a. Na b.C c.S d.Al
(2)若A常用作制冷剂,C为红棕色气体。写出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若C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X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
①鉴别等浓度的B溶液和C溶液,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将A、B、C三种溶液混合,向45 mL混合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
写出ab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点对应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忽路溶液体积变化)。
19、(10分)在FeCl3溶液蚀刻铜箔制造电路板的工艺中,废液(含有Fe、Fe、Cu)处理和资源回收很有意义。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处理方案。
2+
3+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