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同步检测
2019-2020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单元 人
口 测试A卷(基础)
读世界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大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回答1-2题。
1.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大洲总面积的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大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2.图示信息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 ) A.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 C.集中于沿海地区 利地区
分析下表有关资料,回答3-4题。 国家 面积/( ×104km2) 人口/万人 日本 37.8 巴基斯坦 蒙古 79.6 澳大利亚 B.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
D.集中于交通便
156.6 768 236 1.5 1 766 2.3 12 500 14 000 176 坚持就是胜利!
人口密度/(人/km2) 331 名校同步检测
3.根据各国数据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 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 经济发展水平高低
4.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C.政治经济因素
B.开发历史的长短
D.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 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 D.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不能决定
下图显示了我国五省区的人口密度及变化情况。读图,回答5-6题。
5.十年间,五省区的人口密度变化由大到小依次是( ) A.豫、鲁、陕、陇、新 C.豫、鲁、晚、新、陕 6.图示内容反映出我国人口( ) A.南北分布差异大 慢
C.东西分布差异大 快
读2015年我国春运五大人口流出地与五大人口流入地对比图,回答7-8题。
D.内陆地区增长
B.沿海地区增长
B.鲁、豫、陕、陇、新 D.鲁、陕、豫、陇、新
坚持就是胜利!
名校同步检测
7.影响春运期间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交通
C.政治
D.社会文化
8.春运现象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 ) A.京、沪、粤等省(区、市)劳务输出量大 不平衡
C.各民族之间文化差异大
D.区域环境质量差异大
B.区域经济发展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读图回答9-10题。
坚持就是胜利!
名校同步检测
9.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欧洲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区向内陆地区
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欧洲核心区 域向经济落后区域
10.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 A.由亚洲迁往欧洲 洲
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 欧洲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D.由大洋洲迁往
B.由非洲迁往欧D.由经济发达区B.由欧洲沿海地
1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 )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12.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下图为四个面积均为1万平方千米的区域,读图,完成13-14题。
坚持就是胜利!
名校同步检测
13.工业文明时期,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14.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人口容量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甲丙
C.乙丁丙甲
D.丙乙丁甲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这座城市如今已有点疲于应付。水、电、气都需要外省调援,全城堵车、千人抢房的情况比比皆是。在人口调控的规划下,北京变得不那么‘欢迎你’”。据此回答15-16题。 15.北京市进行人口调控“遏制人口过快增长”的首要措施是( ) A.控制人口的机械性增长 源进京
C.改善交通条件
D.加大绿地建设面积
B.从城市范围外大量调运各类资
16.为改变“已有点疲于应付”的现状,有必要对北京人口合理容量进行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B.规划丁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D.帮助郊区脱贫致富
表示意山东省与青海省人口与面积数据统计,读表,完成17-18题。
人口 /万省份 年份 人 面积/万kni2 坚持就是胜利!
相关推荐: